“五方佛”,又称”五智佛”、“五部佛”,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尊佛主持,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也称“大日如来”)、东方“阿閦佛”(也称“不动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阿閦佛”,梵文akshohya(“閦”音“触”)又名“不动”,又有“金刚不动佛”的称号。在藏传佛教与密宗信仰中,“阿閦佛”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五方佛)中的东方如来,代表“大圆镜智”。
“阿閦佛”是大乘佛教信仰中,东方妙喜世界的佛陀,地位等同于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阿閦佛的妙喜世界非常庄严,有高大的七宝菩提树。阿閦佛信仰与阿弥陀佛信仰皆起源于早期的大乘佛教。不过在同属大乘佛教的汉传佛教中,另一位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较为人知。
据《悲华经》云,久远昔时删提岗世界中,有转轮王名叫无诤念,他的第九王子蜜苏在宝藏如来跟前发愿,修持戒行,成就净土,宝藏如来赐名阿閦,并授记他将于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时在妙乐世界成正觉,号“阿閦如来”,又据《阿閦佛国经》云,阿閦佛在成佛久远之前,曾侍奉大目如来(又译广目如来),后萌发“对众生不生瞋恨”的誓愿,即便为人所怨恨,也不退转,不为嗔恚而动,是为不动。
蓝色不动如来佛是中央和东方的金刚部怙主,其伴神是“能断灭‘嗔’”的金刚母,其主菩萨是金刚手。不动如来佛代表识蕴(或色)、空(或水)、嗔(痴)和大圆镜智。该神手结触地印,种子符号为蓝色“Hum”,与胸部的“意”相符,其标识是金刚杵。他端坐在大象宝座上。他生成了许多怒相神,如:密集金刚、转轮王、喜金刚、阎魔女、怖畏金刚、金刚橛神、觉钵神、摩诃摩耶和时轮金刚。
最早有关“阿閦佛”的汉语佛经是公元147年,由东汉月氏支楼迦谶法师译成汉语的《阿閦佛国经》,这部经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净土经典。最近在巴基斯坦发现了用健陀罗语书写的,涉及到阿閦佛的佛经残卷,它们属于早期的大乘佛教,书写时间在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间。《阿閦佛心咒》则是阿閦佛信仰者持诵以求得渡的经典。
唐朝菩提留支所译的《大宝积经》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不动如来功德法门,善能受持,读诵通礼利,愿生彼刹者,乃至命终,不动如来为护念,不使诸魔眷属退转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