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

287

小乘,梵文hinayāna的,音译为“希那衍那”,是“小乘佛教”的简称,亦称“小乘教”、“二乘”(即“声闻乘”、“缘觉乘”)。小乘原是大乘对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贬称。学术界一直沿用,至今已没有任何贬义。

此图是中国敦煌,藏经洞出土,唐代《降魔图》,后被伯希和盗窃,现收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
佛陀跏趺坐在画面中央,手施降魔印,头顶上有巨大的华盖。在上方云彩上有降三世明王,四周描画的是众魔军为阻止佛陀成道,向其进攻的场面,其中有喷火的火器。两侧从上到下分别绘制了各种姿态的佛像,以此表明佛陀超常的法力。下方绘制了白象、玉女等七宝。
此图描绘佛陀降魔成道内容,这是小乘八相中的第五相,大乘八相没有此相。这类题材在藏经洞发现的绢画中比较少见。

小乘主要的佛经典籍,后在各部派中逐渐形成了经、律、论三藏。小乘佛教在中国曾相当流行,保存的经、律、论三藏种类非常丰富。

《四十二章经》(此经不是金庸小说指的经书)汉译最早的第一部佛经和最早的安世高译师的译籍,都属于小乘。

中国最早流行的禅数学及之后的毗昙学、成实学、俱舍学等,都属于小乘。

中国的律学和唐代创始的律宗,都以小乘律本为依据。东晋时期的道安法师、慧远法师等,他们不区分大、小乘的流传,对大、小乘的佛教译典则一视同仁。

后秦时期的鸠摩罗什大师传播中观-“三论”学,随即就明确划分出大、小乘的界限,之后的吉藏法师又继续强化大、小乘的区别。

在古印度时,大乘流行后,小乘仍有很大的势力,特别是在有部、经部、正量部、上座部等流传,都在斥责“大乘”是“非佛说”。

现在的“小乘”主要传承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及东南亚各国,自称“上座部佛教”,拒不接受“小乘”的称号。在中国云南的上座部佛教,也属于小乘。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