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道场

1518

水陆道场,亦称‘水陆法会’、‘水陆大会’、‘水陆会’、‘水陆斋’、‘水陆斋仪’、‘悲济会’,它是佛教法会的一种。

此图是中国明代,佛陀与弟子水陆画。佛陀居中,身穿正红色袈裟,跏趺坐在蓝色莲花宝座上,莲花宝座之下还有多层累叠缩进式、同样绘有仰覆莲花座、宝物吉祥的须弥座。身后是叠加在一起呈葫芦形的淡绿色头光和黄白色身光。头顶没有发髻,只有髻珠,佛陀蓄胡须,呈中年男子样貌。座前两侧是大迦叶与阿难。样貌年长者是迦叶尊者,他是苦修佛法的代表,面白年轻者是阿难尊者,被誉为多闻第一,是博学的代表。此幅作品画工细腻程度,可仔细观察阿难尊者的眉毛,一根根分毫必现。水陆画的题材主要取自儒、释、道三大教,采用矿物颜料绘制于丝绸绢布上,多以线条描绘丰富的人物,造型优美,画面色彩丰富和谐。

水陆道场是佛教法会中极为隆重的法事,少则七天,多则四十九天,规模较大,参加法事的僧人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在法会上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十分隆重,供品主要以饮食为主。

此图是梁武帝-萧衍画像。

水陆道场是‘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济六道四生。相传,始自于南朝的梁武帝。

据《佛祖统记》卷三十三记载:‘梁武帝梦神僧告之曰: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大斋以拔济之······帝即遣迎《大藏》,积日披览,创立仪文,三年而后成······天监四年二月十五日,就金山寺依仪修设。帝亲临地席,诏佑(僧佑)律师宣文······常设此斋流行天下’。

再者说,水陆道场是从“梁黄忏”与唐密“冥道无遮大斋”结合衍化而来。

此图是中国明代,崇祯时期,水陆画。

水陆画是从金代到元、明、清时期盛行的水陆法会上供奉的宗教人物画,在中国佛教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还与敦煌壁画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学者称水陆画是“可流动的壁画”。

此图是中国明代,菩萨水陆画。

水陆画以宗教人物为主要绘画题材,多是神仙鬼怪、帝王后妃等形象,还有阴曹地府,主张倡导“因果报应”,提示人们皈依宗教免遭苦难。水陆画一般出自民间的无名画师之手,尤以神佛菩萨画像的最为精湛。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