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量部

392

经量部,梵文sautrantika,音译“修多兰波提那”,亦称“说经部”、“说转部”、“说度部”、“相续部”等,简称“经部”,它是佛教的部派之一,属于上座部系统,是从佛陀逝后的第四百年中从说一切有部中分出。

此图是中国明代。鸠摩罗多坐像。

经量部的先驱者被称为“譬喻师”,著名的代表是鸠摩罗多,梵文kumaralabdha,意译“师子恺”,是《成实论》的作者。由“譬喻师”转成经量部的关键学者是室利罗多,意译“胜受”,其著作已佚。

据《异部宗轮论》和《异部宗轮论述记》,经量部反对说一切有部的关于诸法的“三世实有”观点,认为色法中唯“四大”实有;心、心所法中唯“心”实有;其余诸法都不实在。诸法现在「有体,过去、未来」无体。诸蕴可从前世转向后世。人体内有一种无始以来辗转和合从不间断的“细意识”,称为“一味蕴”,是人生死轮转的根本。以“一味蕴”为基础生出了“根边蕴”,就是通常所说的“五蕴”,组成了现实的“有情”。

此图是《唯识观》立轴,郭汉深绘。

经量部主张有“胜义补特伽罗”,是一种“实我”,但是非常细微,很难施设。但也有学者认为经量部并不承认有“胜义补特伽罗”。经量部派还认为,一切法生起后会有熏习,留下功能,即为“界”,色法与心法可互依互熏而各留习气以生成界。众生相续存在之时,界必然随逐,则称“随界”。“随界”与色法、心法原有的本体非一非异,在随众生相续存在的过程中,逐渐变化,辗转“殊胜”,成为后来的因性。这一“随界说”改造了一切有部的原有因果理论,而被后来的唯识家所继承。

此图是法称尊者唐卡。

但是,经量部派主张心外有境,认为心映现于境变现为一定的表象。故“心法”生时必定变带所缘境界的表象,成为心法的相分,此称“带相说”。后来,“自证说”也被瑜伽行派所吸收。后期的经量部派除了宗经外,更信奉法称尊者所作的七部量论,成为一种随理的派别。法称学说的突出特点,是结合量论的自相、共相区别来解释“真俗”二谛。并主张诸法刹那生灭、七部毗昙非教、极微有方分或无方分、有为法无实质、因果不同时、罗汉无退失、佛有生身和法身等。

经量部主要在北印度流传,公元7世纪时是印度主要的佛教派别之一;在理论上对大乘的唯识学派有很大的影响。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