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

283

三界,梵文trilokya,它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合称。

三界构成了世间,相当于三有。

三界都处在“生死轮回”的过程中,是有情众生存在的三种境界。

三界外没有众生、没有佛法。这个概念后来被道教引入,又称为“三界二十八天”。

此图是9~10世纪,《三界九地之图》,敦煌出土,现收藏于法国国家博物馆。此图从下往上描绘了虚空、风轮、水轮、金轮、地狱、九山八海、四大洲、日宫、月宫、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等;“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九地”,是欲界的五趣杂居地,色界的初禅离生喜乐地、二禅定生喜乐地、三禅离喜妙乐地、四禅舍念清静地,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
《三界九地之图》由下至上分成八段,1、虚空与三轮;2、地狱之门;3、须弥山;4、欲界六天;5、色界十八天;6、无色界四天;7、三界九十八烦恼;8、三界九地。

依据《俱舍论》卷八记载:

  • 欲界,是具有食欲、婬欲的众生所居。包括“五道”中的地狱、畜生、饿鬼、六欲天和人,以及他们所依存的场所,如人所居在的四洲等。
  • 色界,位于欲界之上,是已离食、婬二欲的众生所居。其“器”及“有情”仍为“色所属界”,即仍离不开物质。包括四静虑处十七种天,又称色界十七天。
  • 无色界,更在色界之上,为无形色众生所居。“其体非色,立无色名”,“依众同分及与命根而得相续”。包括四天,称“四无色天”。以上“三界”,是依据佛教善恶报应理论和禅定修行勾画出来的。据称,修“四静虑”死后可生色界;修“四无色定”,死后生无色界。
此图是中国清代,《三界诸护教造像》,丁观鹏绘。

据《俱舍论》卷一三记载:“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各多差别,如是差别由谁而生?……但由有情业差别起”。

佛教以三界为“迷界”,认为从中解脱达到的“涅槃”,才是最高理想。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