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
2022年4月22日
865
松赞干布,藏文srang-btsan-sgam-po,汉文史籍称他为:“弃宗弄赞”、“弃苏农”、“器宗弄赞”。

右手置于胸前执一茎莲花,盛开于肩头,左手置于左膝上执摩尼宝。游戏坐姿侧坐在宝座之上,表情和姿态自然生动,散发出仁慈宽厚的随和感和亲切感。右上方绘制的是松赞干布的本尊-十一面观音。主尊背后绘制的是大昭寺,建于松赞干布时期,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建筑寺庙。
松赞干布实际是吐蕃王朝的缔造者,但是按照藏地传统,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的第33代赞普,在位时间是公元629年-650年。建都逻娑(今拉萨),建宫殿在红山(今布达拉宫)上。

松赞干布在位期间,不仅扩大了吐蕃王朝的版图,确立吐蕃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还为日后吐蕃王朝的强盛,建立良好的基础,使吐蕃国力达到鼎盛,并且从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至今备受藏族人民尊崇,被藏族人民尊奉为观音菩萨的化身。

松赞干布先后迎娶了信仰佛教的尺尊公主(尼泊尔)和大唐的文成公主,还为她们各自带来的两尊释迦牟尼等身像,分别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


松赞干布还派人去印度和唐朝学习,开始翻译少量的佛经,是佛教在吐蕃的始传时期。


松赞干布为唐、蕃密切关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后世的藏文史书中,将松赞干布列为“祖孙三法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