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一)

287

藏传佛教,藏文bod-rgyud-rgyal-bstan,又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自称“佛教”或“内道”。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三大系统之一。

藏传佛教有两重意思:

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到其他地区的佛教。

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例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以及尼泊尔、不丹、前锡金、蒙古共和国和俄罗斯境内的布里亚特等地,虽然他们都有其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关于佛教的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然使用藏文和藏语,因此,又称为“藏语系佛教”。

佛教在西藏发展的历史,在传统的史书上分为“前弘”、“后弘”两个时期。前弘期是公元7世纪中叶到公元9世纪中叶,大约存续二百年。对吐蕃来说佛教是一种外来宗教,它与当地原有的苯教不断斗争,不断发展,其间佛教还占有优势。到了公元9世纪中叶,遭到朗达玛(即达磨赞普)灭佛的严重打击后约百年,卫藏地区的佛教不绝如缕。公元10世纪末,后弘期开始,佛教逐渐成为藏族全民信仰的宗教。

公元7世纪中期,松赞干布分别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并为她们带去的佛像分别建造了大昭寺、小昭寺用来供奉,当时也翻译出少量的佛教典籍,但没有建立僧伽制度。之后的三代赞普,使得佛教受到压抑。

公元8世纪初期金城公主入藏,并促进了藏地的佛事发展。到了赤松德赞时期,从印度迎请了寂护和莲师。在公元779年,建立了桑耶寺和僧团组织,还翻译了大量经典,就此藏地的三宝具足。在赤祖德赞时期,佛教继续发展,还委任僧人为大相(钵阐布),规定七户养一僧的制度。继任的朗达玛在卫藏本部武力灭佛,只在边区还残存一些佛教,自此前弘期结束。

公元10世纪后期,佛教慢慢经由西康、青海、阿里等地,将戒律传回卫藏地区。同时,还有一些人前往印度去求法。其中,最有成绩的是阿里的仁钦桑布,译出了不少显密经典,以密宗为主。又从印度迎请阿底峡进藏,他主要传授显宗教理兼传密宗,为之后藏传佛教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阿底峡的弟子仲敦巴创立了噶当派,这是卫藏地区早期的佛教宗派。随后卓弥·释迦益希从印度学法归来。玛尔巴与琼波南交形成噶举派,昆氏·贡却杰波一家形成萨迦派。

吐蕃时期莲花生和无垢友所传的密咒因为遭遇灭佛,所以只能分散在私人家中进行秘密相传,到了索波且·释迦迥乃才整理成系统,下传弟子逐渐形成宁玛派。

公元11世纪是藏传佛教的几大教派开始形成的时期。此外,还出现过一些小派,如希解派、觉域派、郭扎派、觉囊派、夏鲁派等,它们都没有在卫藏地区兴旺发展。

噶举派分成了四个支系,其中的帕竹派又分出八个小的支系,有些现在还存在,有些已经消亡。噶当派后来发展成“新噶当派”,即格鲁派,又称“黄帽派”(汉语中常称为“黄教”),成为藏传佛教中最兴盛的一派,至今不衰。

藏传佛教历史上还建造了很多著名的寺院。如前弘期的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等,至今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后弘期的诸派系都有自己的主寺。宁玛派以桑耶寺为祖寺,公元16、17世纪建立多吉扎寺作为其北派的主寺,敏珠林寺作为其南派的主寺。噶举派香巴系的香寺等后来衰落。塔波系以岗波寺为最早,噶举派后来分成四个支系:①噶玛系以丹萨为主寺,又分为黑帽系和红帽系,黑帽系以粗朴寺为主寺,红帽系以乃囊寺为主寺;②蔡巴系以蔡贡塘寺为主寺;③帕竹系以丹萨替为主寺;④帕竹系以下的八个小支都有各自的主寺。萨迦派以萨迦寺为主寺,它全盛时期所建寺院遍布各地,远至川、甘、青等地,著名的有卓尼禅定寺、结古寺、夏琼寺、更庆寺等,后来还有改归格鲁派的。噶当派以热振寺为主寺,随后又有桑浦寺、达浦寺、纳塘寺等,格鲁派兴起后,这些寺大都与格鲁派合流。觉囊派在康区创建了壤塘寺等。格鲁派虽然晚起,但势力最大,它的根本道场是拉萨的甘丹、哲蚌、色拉和札什伦布等四大寺,再加上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号称“黄教六大寺”。其他大小寺院遍布藏区各处,并远及新疆、内外蒙古和布里亚特等地。

大的寺院往往还有下属的若干子寺或支寺,多的有数十上百个,母寺与子寺的关系有紧有松。这些寺院规模大小不一,小则数人,大则三四千人至七八千人。其内容有容纳数千人的经堂、精致的神殿、作为辩经场所的林苑、印经院、若干大小活佛的府第、众多集体的或个人的僧舍,以及执事者办事的处所、仓库、招待施主的客房等等。另外还占有大量土地、牧场和农奴。总之,一个较大的寺院往往形成一个诸事齐备的小社会,是当地宗教、文化的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

藏传佛教传习和修证的处所有寺院、山寺、修道岩洞等。寺院一般分为讲道院和修道院两种,也有综合兼具的。较大的寺院都有规定的学制,各派各寺的规定也不相同。以格鲁派哲蚌寺的多闻院(郭莽扎仓)为例;因明五年、般若四年、中观两年、俱舍四年、戒律一年,必须依次循序而进。戒律学完后,一律统称“噶仁巴”(经学士),只有“噶仁巴”才有资格申请应试各种“格西”学位;或受请讲学;或受寺院委派去支寺、子寺担任教师;也可转入密宗学院继续修学。

藏传佛教的学位有多种与不同的名目,如噶希(四难论士)、噶居(十论士)、饶绛巴(博学士)等。原来都只是尊称,并不经过考试。后来学制逐渐严密,产生了更多的经过考试才能取得的称号,如拉仁巴、噶钦、蹉仁巴、多仁巴、林赛、佐仁巴、俄仁巴(密咒士)、曼仁巴(医学士)、孜仁巴(算学士)等。有的是由其学科内容命名,有的是由其应试的场合命名,这些都统称为“格西”。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