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

298

密宗,有2个意思,❶泛指密教。❷中国佛教宗派。在这的密教,特指由唐代善无畏、金刚智及一行创立的密教宗派,也称为“真言宗”。

唐代密宗创建于唐-开元年间。在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印度那烂陀寺的密教僧人-善无畏来到中国传密法,他在长安时受到了唐玄宗的礼遇,被迎入宫中传法。

在李华《大唐东都大圣善寺故中天竺国善无畏三藏和尚碑铭并序》及《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等记载,善无畏被唐玄宗奉为内道场教主,以国师之礼,诸王贵戚都跪席捧器。次年,善无畏在外开始译经弘密。先住西京兴福、西明诸寺传法,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善无畏随唐玄宗进洛阳,居住大福先寺、大圣善寺弘传。据载他“自出内之后,道俗瞻礼”,除尊奉长老宝思惟之外,其余皆接以门人之礼。

在善无畏传法西京时,另一位来自南印度的密教高僧-金刚智也来中国弘密,在开元八年(公元720年)抵达洛阳。在吕向《金刚智行记》记载,金刚智也受到了唐玄宗的礼遇,随唐玄宗进入两京,广弘密教,“僧徒请法,王公问道”。金刚智先后在大慈恩寺、资胜寺及大荐福寺译经传法。

善无畏在两京时期,主要传真言密教,译出《大日经》,同时兼传持明密教,译出《苏悉地经》、《苏婆呼童子经》等。

金刚智传瑜伽密教,译出《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等。两系的法嗣相交,教法互传,共同形成了一个宗派,这是从他们共同的弟子-一行开始。

一行最初是跟随善无畏学胎藏法和苏悉地诸法,后来又师从金刚智学金刚界法。一行请求他们译出了《大日经》、《金刚顶略出经》,一行著有《大日经疏》二十卷,全面诠释以《大日经》为主的密教教理、教法,为本宗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

另外,温古也是善无畏、金刚智的共同弟子,他作《大日经义释序》。当时两系三法虽系属不同,但开始互受影响,尤其胎藏、金刚均取苏悉地诸法为已用,更以苏婆呼律两系共同遵守的密教戒律,也共同受金刚智所传有部律,一行的《疏》即诸法相参。

在唐开元中期,密宗已经形成,且具有一定的规模。除一行、温古之外,善无畏弟子还有新罗僧人-玄超、义林、不可思议,及智俨、宝思、明思和日本僧人-道慈等,其中玄超住保寿寺弘法传嗣,义林回新罗广传教法,不可思议为新罗零妙寺僧人,著《大日经供养法疏》二卷,宝思、明思后住广化寺弘法,道慈传闻持法于日本三论宗中。

金刚智还有弟子慧超、智藏(即不空)及惠恒、惠翔、惠濬(音jùn)、惠正等,其中慧超前往古印度求法,回国后更从不空处求受瑜伽新法,惠恒等奉侍金刚智,后来从不空受度。而不空于开元末金刚智去世后,往师子国等地求法,回国后大弘密教,迎来了密宗的鼎盛时期。

在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不空返回大唐后,他先是在宫中及西京传法,也得到了唐玄宗及皇室的信奉,他常住净影寺行法。在天宝八年(公元749年)不空因故遭逐,从此他避居韶州、效命河西;直到发生了“安史之乱”,不空才被急召回京。在“安史之乱”中,不空与诸弟子暗中为唐肃宗出谋有功,得到肃宗、代宗二代皇帝的崇信与支持,不空所领导的密宗也由此得以真正地发展。

据圆照《不空表制集》及不空相关传记的记载,在肃宗、代宗二朝,不空主持的密宗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一个派别,皇室信仰几乎都被密宗垄断,内道场全由密僧主持,而一些全国性的重大佛事也都由不空干预。在两京时期,不空每次开灌顶道场,数百数千道俗受灌顶,开有部戒坛,也有二千人受戒。

不空设译场、兴讲论,各宗名僧大都投奔他的门下。时值密宗僧徒遍布两京,以西京大兴善寺为中心,又以青龙寺、保寿寺、化度寺、内道场及东京圣善、资圣、广福、广化诸寺为主要活动场所,慢慢形成一股很大的宗派势力。

不空身为国师,屡封官爵,从特进鸿胪卿的正二品,递迁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食邑三千户的从一品,拥有显赫的政治地位和权势,当朝王公权臣多附属其下。

密宗寺院还拥有经济势力,以敕赐为主要经济来源,积蓄财物购置庄园田产,建造寺院。

据《旧唐书》卷一一八《王缙传》称“胡僧不空官至卿监,封国公,通籍禁中,势移公卿,争权擅威,日相凌夺,凡京畿之丰田美利,多归于寺观”。而后,密宗又在五台山发展势力,唐-大历(公元766年-公元779年)初年,建文殊阁,作为五台山文殊道场供养院;又诏告天下寺院食堂所供宾头卢尊者改供文殊,将文殊信仰推向全国,通过传播文殊信仰,树立密宗统治的地位。

在这一时期,善无畏系的教法主要由保寿寺的玄超弘传,玄超将教法传授给不空门徒惠果,而在东都圣善、广化仍有此一系弟子活动。另外义林在新罗弘传,有弟子顺晓在越州龙兴寺传法。而当时最盛行的是不空新传的十八会瑜伽教法,尤其是一、四、六诸会中的金刚界、降三世、大乐诸法。

不空教法中也注重其他流派的密法,尤其重视持明密教中的顶轮法、陀罗尼密教中的祈雨法和宿曜法,以及大乘般若中的仁王护国般若法。这也就构成了不空教法的特点,也决定了密宗教法的结构。

不空之后,密宗继续得到发展,它的传播的范围和影响越来越大。不空的弟子数百成千,又以受法弟子含光、慧超、惠果、元皎、觉超为首,他们尽得五部之法,史称“六哲”。早年,含光跟随不空前往师子国求法,同受十八会诸法,又辗转在岭南、河西,辅助不空。后来,他主持五台金阁寺。慧超成为大兴善寺灌顶道场念诵僧,曾在盩厔(音zhōu zhì)县玉女潭祈雨,德宗时在五台山乾元菩提寺传法。元皎早年传法于灵武、凤翔,后为内侍奉,长期在内道场修法,晚年是保寿寺寺主。觉超原是灵感寺的僧人,长住在内道场修法,后外居保寿寺,传弟子契如、惠德。惠朗原崇福寺僧,后在兴善寺灌顶道场和文殊阁修法。不空殁后,代宗敕令觉超继续传灯灌顶之位,主持兴善寺及本宗教务。大历末年在五台山修法,有弟子天竺在崇福寺弘法。惠果原为青龙寺圣佛院昙贞弟子,后随玄超得胎藏、苏悉地诸法,再投不空门下习金刚界法。他集两系教法于一身,出入禁中,深受代宗、德宗崇信,屡受赐赍(音jī),不空殁后,特赐青龙寺东塔院传法。惠果在唐代宗、唐德宗两朝同传三部,广授弟子,由此两系法脉更融合交错,而密宗法嗣没有远播海外。据海云《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等载,惠果弟子中得传法阿阇梨位的有义明、义满、义证、义照、义操、义愍、法润、义一、义政、灵殷、惟尚、义圆、辨弘及新罗惠日和悟真,还有日本空海,及同学僧惠应、惠则等。不空其他弟子中著名的还有昙贞、惠胜、惠晓、惠辨,俗弟子李元琮(音cóng)、李元诚、赵迁等。与他们同时,顺晓在越州传法于日本最澄等,南印般若来唐续传瑜伽密教。

惠朗、惠果之后,密宗僧人遍布海内外。在京的有天竺、义明、义操、惠应、法润等活动,其中崇福寺由天竺传法给德美、惠谨、居士赵政等,后来德美传法于雅宵,赵政传法于制本、善贞、志清、义灌等。惠果弟子中,义明主持青龙寺,充任内供奉,而义操广传教法,受封国师,是一代密宗的支柱人物。义操的弟子有:义真、法润、义贞、义舟、义圆、常坚、海云、大遇、文苑、从贺、法全、智深、文秘及新罗僧人均亮等。惠应在兴善寺传法,有弟子缘会、元政、文悟等。法润在青龙寺传法于法全、惟谨、道昇等。惟尚回剑南传法,义圆回河北传法。辨弘到汴州开坛传法,有弟子玄庆继位,咸通三年(公元862年)传金刚界法给日本真言宗僧宗叡。另一弟子全雅在扬州开元寺嵩山院弘密,开成四年(公元839年)传法给日本天台僧人圆仁。惠应弟子文㻮在扬州栖灵寺传法,大和九年(公元836年)传法给日本真言宗僧人常晓。后来,惠日回到新罗广弘密教,悟真前往中印度求法,但他在吐蕃身殁。空海回日本后,建立真言宗,最澄在日本建立天台宗。

义操之后,法全并承三部大法,最为著名,史称他在京传法时,“请益如云,华夷归命”(见《三国高僧碑》)。义操先后移住玄法寺、清凉寺、青龙寺,充任内供奉大德,授三部大法于安国寺敬友、永寿寺文懿、永保寺智满、兴唐寺自怤(音fū)、青龙寺弘悦、俗居士郭茂炫、新罗僧弘印以及日本僧圆仁、圆珍、圆载、遍明、宗叡等,还将金刚界法授于荐福寺惠怤,授胎藏、苏悉地法给慈恩寺的造玄。法全之外,义真在青龙寺弘传,是该寺的灌顶主,内供奉大德,传两部法于日僧圆仁、圆行、惠远。兴善寺元政、文悟及安国寺元简等,亦传法于日本诸僧。此时南印密僧宝月及其弟子四人在青龙寺习密,北印密僧难陀在兴善寺习密。还有释满月、菩提金刚、金刚悉地、菩提仙等印度、西域僧译经习密。

法全一代正值「会昌废佛」,密宗势力被大大削弱,随后虽然有所恢复,但气数微弱。唐宣宗、唐懿宗及唐僖宗时,大兴善寺有智慧轮弘密,称“遍觉大师”,唐僖宗封他为国师。在唐-咸通年间(公元860年-公元873年),唐懿宗迎奉法门寺真身舍利,特造宝函等物供施。智慧轮有弟子绍明,圆珍都从其受法。当时造玄仍在慈恩寺活动,郭茂炫传法给丁建武,在绍明、丁建武之后,密宗在中土法嗣传承遂绝。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