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有/中阴

452

中有,梵文antarābhava, 藏文bardo,又称中阴、中阴身,意为生命在死亡之后,到下一期生命开始之前的一个中间存在状态,它是生命轮回的一部分;类似灵魂、元神、细微身等;佛教对中阴则有自己的理论解说。

在佛教中,不同部派对中有有不同的争论,说一切有部支持中有学说,但大众部、分别说部却不支持。上座部佛教否定了中有理论,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则普遍接受中有的想法。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中认为有“中有”的佛教宗派,对中有是否是“实有”,即“自性有”是有争论的。

一般把中阴定义为五蕴的集合,是六道中下五道或天界的欲界、色界众生在一期生命结束后,再投生之前的一个中间存在状态;当生天界中的无色界者,死时即当处在成无色界,并不会经历中有期,即不会有中有身。

中有连结着生命的死亡、出生。中有的形态,就像众生在过世之间的外形,天人的中有外形就如天人,饿鬼的中有就像饿鬼,同类的中有,就可以互相看见,或拥有天眼的修行者,也可看见他们。

中有的行动极为迅速,被业力与欲望牵引而走。如同一般的众生,拥有完整身体与五蕴,但他们不会被实际的物质所阻碍。中有依靠香味为食,它的形态无法自在变化,保持在中有的时间也无法太久,很快就会投生到下一世。

在佛教之前,数论派曾提出细微身理论,数论派认为细微身所包裹的神我,是轮回的主体。在死亡之后,细微身从肉体中解离出来,投生到下一个生命,只有少数有神通的人可以看到。

大乘佛教认为,数论派所说的细微身,等同于佛教所说的中阴。但并没有一个不变的细微身存在,细微身只是生命在转变过程中的中间形态。

诸部派对“中有”也有不同的定义,有人将它等同补特伽罗,可将它溯源到犊子部与正量部。犊子部认为,存在一个“不可说我”,它是六识的主体,携带着业,在轮回中投生,正量部也继承了这种说法。说一切有部提出四有,支持中有学说,在《俱舍论》、《顺正理论》中,曾破斥主张无中有的其他部派。

大乘佛教,主要继承了说一切有部、经量部的中有学说。中有观念是从印度北传到中国的汉传佛教。

在藏传佛教中,由莲师和那洛巴传承的密教中阴瑜伽中,将中阴又分为六个,即此生中阴、睡梦中阴、禅定中阴、临终中阴、法性中阴、投生中阴。

藏传佛教中有关中阴的说法,则是自成一派,不等同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还说在中阴身阶段,将会见到文武百尊,如果能辨认出其中的一位,就能觉悟解脱。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