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禅宗初祖

295

菩提达摩,梵文Bodhidharma,意译为“道法”,又称“菩提达磨”,略称“达摩”、“达磨”,他是中国禅宗的开创者,被尊称为“达摩祖师”,唐代宗赐谥号“圆觉禅师”。

此图是中国明代,红衣达摩画像。达摩祖师居中,隆眉高鼻,络腮胡须、卷发,刻意强调胡貌梵相的特征,神情宁静祥和,突显了他面壁九年实现”成就佛道“的愿望;弯眉垂目意在静心观禅,似乎已进入摒思绝虑无我的境界,身着袒右式红色僧袍,僧袍反搭罩住右肩,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置于脐前结禅定印,僧袍下摆自然垂于双腿前铺展,跏趺坐在草垫上,周围山石、壁窟的皴法自然,草木青苔点染细腻,整体画风严谨,极具法度。

据《续高僧传》卷二八、《景德传灯录》卷三等记载:达摩是来自南天竺的婆罗门种姓,中国南北朝时南宋后期,泛海来到广州,后来渡江进入北魏的境内,他在嵩山、洛阳一带,教授弟子及传播禅法,他禅法的思想核心是“理入”、“行入”。

此图是13世纪,达摩悟道图,开学祖元绘制。

“理入”(即悟理),是“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捨伪存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通过心如壁立,不偏不倚,屏除杂念,达到与道冥符,证得真如世界;以《楞伽经》如来藏的学说作为背景,教人体验各自本具的自觉圣智,完成由凡入圣的过程。即了悟道理并落实在生活中,以求消除积习,修至究竟圆满,“理入”的重点在于了解、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覆,不能显了”,愿意“舍妄归真”、“凝住壁观”,保持心如墙壁般安住、不加辨别、不为外缘所动,以达“与真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的境界。

此图是16世纪,日本风格,达摩与慧可画像,雪舟绘制。

“行入”(即修行),是具体实践的“抱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和“称法行”等四行,前三者是“顺物”,即透过克服“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等苦以达到克己利他、自他无碍、皆大欢喜;“称法行”是方便,透过不执着于相实践利他,从而能消除妄想习气、证成道果。

此图是中国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初祖庵。

达摩将四卷本《楞伽经》授与了弟子慧可,他曾在少室山的石窟中,面壁静坐九年,最终参悟佛法。达摩的思想对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禅宗继承了达摩的禅法,不过却专注重“理入”,逐渐形成了现在偏重理悟的中国禅宗。

因为民间认为达摩是少林武术瑰宝《易筋经》、《洗髓经》、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所以江湖帮派(如洪门、青帮等)、跌打师傅、少林派门人,都尊奉他为祖师。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