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那

322

禅那,巴利文jhāna,梵文dhyāna,简称为“禅”,意译为“静虑”、“思惟修”等,它源于婆罗门教的经典《奥义书》中讲的“瑜伽”,即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忧、体认“神我”,以达“梵”的境界,后来被古印度的各教派都采用的一种修习方式,它在佛教思想中,也具有特殊意义。

此图是中国西藏,白居寺。

在《瑜伽师地论》卷三三记载:“言静虑者,于一所缘,系念寂静,正审思虑”。认为通过“心注一境”、“正审思虑”的习禅,可以有效地制约个人内心的干扰和外界的引诱,使修习者的精神集中在被规定的观察对象,并按照被规定的方式进行思考,以对治烦恼,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净的转变。

禅的修习也可以产生某种心理现象,使信仰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安适,直至出现某些特定的宗教感受。按此修习成功的,就不再有“欲”的观念,可以超越“欲界”,生于“色界”的“四禅天”。

在大乘佛教中,禅那属于“六波罗蜜”、“十波罗蜜”之一的“禅波罗蜜”。

此图是禅宗的一个符号-圆相,由柴田勘十郎绘。

中国佛教习惯将“禅”与“定”,并称为“禅定”,这个含义也比较广泛。

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把“禅那”作为定慧来解释,并转义为禅宗的“禅”。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