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248

禅宗,中国佛教的宗派,因为尊奉菩提达摩为中华的始祖,所以称为“达摩宗”;它自称是“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自心为主旨,又称为“佛心宗”,简称“心宗”;它又与“教门”(华严、天台等)相对,称为“宗门”。后世公认的中国禅宗传承依次是,初祖达摩、二祖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

达摩大约活动在北魏末年的洛阳一带,以“二入四行”为禅修纲领,又以四卷《楞伽经》授徒,其徒被称为“楞伽师”;达摩的弟子有道育、慧可、林法师等,慧可游迹于邺、卫地区,以宣扬“无明智慧等无异”、“观身与佛不差别”的特点,慧可的弟子-道信在唐武德年间到蕲州双峰山,居住了三十多年,聚徒五百余人,以“禅灯默照,不出文记”为宗教指针,作务与坐禅并重,影响迅速扩大,到了弘忍,以“东山法门”名闻当朝,禅宗正式形成了一个宗派。

初唐时期,弘忍的弟子有法如、道安、玄赜、智诜、神秀、慧能等十余人,他们控制两京,分布全国,树碑立传,各创宗派,其中法如住嵩山少林寺,第一次确立了自菩提达摩到弘忍的传承系谱,他的弟子有中岳东闲寺李元归珪一派,立法如、神秀为第六代,珪为第七代,道安(即慧安)住嵩山会善寺,弟子有破灶堕等,以道安、神秀为弘忍的嫡传,玄赜常住在安州,曾奉诏入京,传洛阳安国寺净觉,以求那跋陀罗为初祖,菩提达摩为二祖,神秀与玄赜为弘忍的嫡传,智诜住资州,递传处寂、无相、无住,形成四川净众-保唐系,以菩提达摩多罗为初祖,以慧能、智诜为嫡传。神秀曾住荆州玉泉寺,晚年入京,作为“三帝国师”,弟子有嵩山普寂、终南山义福等,推神秀为六祖,各以第七代自居。此系后来被称为禅宗-“北宗”,或“渐门”。慧能住韶州曹溪宝林寺,门徒繁盛,被推崇为第六祖,称为“顿门”,或“南宗”。还有法融继承三论宗余绪,在金陵牛头山聚徒行禅,递传智岩、慧方、法持、智威、慧忠等。后人传说法融为道信的旁系,称“牛头宗”。

中唐时期,慧能一系崛起,并逐渐成为禅宗的正统。慧能弟子神会原住南阳,晚年住洛阳菏泽寺,与神秀系抗争,递传磁州智和、益州南印等,被推为七祖。南印度的同门有遂州道圆,传圭峰宗密,与华严宗融合;与智和同门的还有摩诃衍。此系被称为“菏泽宗派”。慧能的另一位弟子-慧忠,住南阳白崖山,为玄宗等三帝所敬,传吉州耽源山应真等。有永嘉玄觉者,传说曾参慧能,留住一夜,号“一宿觉”,与天台宗融合。在后世禅宗史上名望最高慧能两弟子是怀让和行思。怀让居湖南衡山,创南岳系,至弟子马祖道一带兴盛。道一于江西龚公山传禅,号“江西主”,有弟子南泉普愿、西堂智藏、大珠慧海等,尤以百丈怀海创建禅刹,订立轻轨,影响最为深远,称为“洪州禅”。行思住吉州青原山,创青原系,至弟子石头希迁而大盛。希迁结庵于南岳之石,与道一齐名,号“湖南主”,门徒众多,有药山惟俨、天皇道悟等。中唐以后,南岳系和青原系成了中国禅宗的两大系统,平分禅宗天下。与此同时,禅风大变,行脚参禅,禅机大兴,禅理多有发展,而宗派的血脉观念越发愈深。之后,禅宗创造了“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并给以不同的思想形象。

晚唐五代时期,从南岳系和青原系下分出五派,形成后世禅宗发展的基本派系格局。怀海门下有黄檗希运、沩山灵佑等。希运弟子义玄于河北镇州滹沱河畔建临济院,创“临济宗”。灵佑居潭州沩山,其弟子慧寂居袁州大仰山,师徒合称“沩仰宗”。在青原系下,药山惟俨传至良价,居高安洞山,其弟子本寂居抚州曹山,共创“曹洞宗”。据《景德传灯录》等载,希迁另一弟子天皇道悟数传义存,于福州象骨山雪峰行禅,有传人师备和文偃。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创“云门宗”。师备住福州玄沙院,经桂琛传文益,住金陵清凉寺,创“法眼宗”。另据宗密《禅门师资承袭图》等,道一门下有“江陵悟”(即荆州道悟),“兼禀径山”,故亦有人认为云门、法眼二宗属南岳一系。禅宗五家虽祖述慧能禅学,但在禅理和禅风上已颇见差别,形成不同的“宗旨”、“宗风”、“宗眼”。

两宋时期,在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总趋势下,禅宗吸收佛教各派理论充实禅学,又接受儒、道的影响,在宗派组织和禅学理论上保持旺盛发展势头。北宋中期和两宋之际,为禅宗发展的两个高潮阶段。禅宗各派竞撰“灯录”、“语录”,名士或为之作序,或直接参与编纂。禅僧与士大夫的交往更为密切,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共同促进宋代思想界的活跃。禅宗的公案之举至北宋兴起,历久不衰。运用“代别”、“拈古”、“颂古”、“评唱”等形式诠释公案,弘扬禅理,促成前所未有的文字禅、禅僧由此追求从文字语言教禅、习禅和悟禅。至宋代,沩仰宗已不传,法眼宗有德韶在台州中兴天台教旨,门人延寿经营灵隐寺,倡禅教合一,弘净土法门。此后该宗衰落,惟余云门、曹洞、临济三派推动宋禅的演进。

云门宗到重显时兴盛。重显居明州雪窦山,“宗风大振”,传法弟子八十三人。他“笼络当世学者”的手段,是仿效洛阳善昭作《颂古百则》。明教契嵩居杭州灵隐寺,以重整禅史,倡佛儒合一著称于朝野上下。此外,法秀、宗本、善本及怀琏等,分别进住汴京国立大寺院,成为北宋最显赫的一派。北宋初曹洞宗比较冷清,赖云居道膺一脉,续嗣不绝。北宋末南宋初,经丹霞子淳到宏智正觉,曹洞宗中兴。正觉住明州天童寺,倡“默照禅”。这是禅学与庄学融合而成的禅法,一度风靡禅林,并吸引了众多士大夫。子淳的另一弟子清了住真州长芦山,倡华严教义与净土念佛相融合。临济宗有影响的僧人最多。北宋初年,汾阳善昭住汾州太平寺,倡代别,创颂古,开创了禅学发展的新途径。其弟子潭州石霜楚圆门下有方会居江西袁州杨岐山,创“杨岐宗”;另一弟子慧南居江西隆兴黄龙山,设“三关语”弘禅,创“黄龙宗”。此两宗与唐末以来的五派合称为“五家七宗”。黄龙宗兴盛于北宋中晚期,慧南嗣法弟子八十三人,其中晦堂祖心、东林常总、宝峰克文等,又各有嗣法弟子数十人。黄龙宗第二代弟子中的知名人物,如兜率从悦、泐潭文准、觉范慧洪,均出自克文门下。两宋之际,黄龙宗衰落,杨岐宗代之而盛。以五祖(山)法演门下出了佛眼清远、佛鉴慧懃、佛果壳勤为标志,杨岐派取代慧南系而成临济正统。克勤作《碧岩录》,融公案、颂古、经教于一体,创禅宗语录的新体裁,引起禅学上的又一变化。其弟子大慧宗杲居径山,批判默照禅,倡导和完善化了看话禅。这种力主通过直观参究“活句”话头而获得证悟的禅法体系,把解决思想认识、宗教体验和社会实践诸问题结合了起来,成为此后禅宗人士公认的正宗禅法。活跃于南宋中后期的著名禅师,主要出自宗杲及其同门虎丘绍隆两系。

元代以后,禅宗接连遭受政治打击和限制,禅学理论也少有创新,出现了衰落趋势,但仍然是汉地佛教中最有势力的派别。元代有临济和曹洞两宗最为活跃,他们的主要基地是在南方。北方有海云印简系临济宗,其代表人物与蒙元统治者关系密切。此系曾被士大夫阶层奉为临济正宗。北方还有万松行秀一系曹洞宗,主要接受克勤的禅学,以评唱公案为主。行秀的弟子多达一百二十人,以林泉从伦、华严至温和雪庭福裕最具有影响。福裕晚年住嵩山,此地直到明后时期,都是曹洞宗最主要的传法地。元代的南方是临济宗的一统天下,知名禅师主要出自宗杲和绍隆两系。属于宗杲系的有元叟行端、笑隐大䜣以及觉岸、念常、德辉等。出自绍隆系的有古林清茂、昙芳守忠、无见先睹、石屋清珙、万峰时蔚,特别是隶属此系的高峰原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和千岩元长,代表着元代禅学发展的方向。南方临济宗主要接受宗杲的禅学,力主「看话禅」,并依据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有所创新。在处理禅净、禅密的关系方面,提出了若干新说。

明代前中期禅宗的主要特点,是禅向义学和瑜伽教倾斜,禅僧兼作瑜伽法事或讲经论,禅宗固有的个性特征反而进一步的消退,这与明太祖的佛教政策有直接关系。明初有影响的禅师多出自元代的江南临济宗。有属于元叟行端系的楚石梵琦、无梦昙噩、愚庵智及,出自笑隐大䜣系的觉原慧昙、季潭宗泐,出自竺元妙道系的恕中无愠、呆庵普庄。明中叶禅宗落寞,名僧乏人。出自万峰时蔚系的笑岩德宝,对看话禅进行了若干修正。明万历以后,禅宗复起于南方,波及全国,持续至清雍正时期。在这一阶段,禅宗主要支派带有复兴唐末五代山林禅的浓重特色,以及云栖袾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为代表的促使佛教整体复兴的浪潮相互激荡,相互影响。曹洞宗的复兴支派主要有两支:一是湛然圆澄的云门系,二是无明慧经的寿昌系。云门系在清初知名者有三宜明盂及其弟子俍亭净挺、西遁净超,瑞白明雪及其弟子元洁净莹、百愚净斯,破闍净灯及其弟子古樵智及。元明慧经以农禅兴宗,有弟子博山元来、鼓山元贤、晦台元镜。元来传长庆道独,再传天然函昰shi和祖心函可。函昰弟子中多有明末遗民,如今从、今释、今地等。函可遭流放,传禅于辽宁千山。元贤惟一的传人是霖道霈,著述甚丰,促进禅学与民间佛教合流。道霈递传惟静道安、恒涛大心、圆玉兴五、象光法印、淡然法文等。晦台元镜的弟子觉浪道盛主张“以儒说谈宗”,并提出“集大成”、“定宗旨”的理论。临济宗的复兴派系出自幻有正传,主要有密云圆悟和天隐圆修两支。圆悟弘禅于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嗣法弟子十二人,均为一方宗师,并各有语录传世。其中以汉月法藏、破山海明、费隐通容、木陈道忞四支最有影响,或弘禅于民间,或效力于清廷。此系著名禅师集中,禅学思想颇不一致,关于五家宗旨等问题的争论尤为激烈。天隐圆修系在清初以后兴盛,代表人物有玉林通琇,下分美发淳和栖云岳两支。同出圆修之门的箬庵通问和铁舟行海,其法系一直流传。在雍正统治时期之后,禅宗虽然仍有若干支派传承不绝,仍有若干固定的传法基地和为数不少的徒众,但禅学已进一步融入于整体佛教之中,再无独立创造性可言。

禅宗历经变迁,禅理也不完全统一。起初依《楞伽经》、中传《金刚经》、后弘《圆觉经》、《楞严经》,实际上,受《大乘起信论》、《维摩诘经》的影响更大。之后标榜的“教外别传”,自制《坛语》、《坛经》、“语录”、“灯录”等各类典籍,有别于其他宗派的思想。

禅众的成分复杂,主要来自流民。随着禅院经济的稳定,自给自足的成分增大,也与士大夫阶层交往密切。禅宗既受到传统儒、道两家的制约,又给当时的思想文化强烈的影响,尤以宋明理学和心学。

禅宗是中国佛教对外影响最大的宗派,曾在不同时期分别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对藏传佛教也有影响。从公元20世纪起,禅宗思潮开始向欧美地区传播,受到了某些精神病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注意,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往与加深,和东方的移民,这种传播被日益拓展,在西方禅流行后,反过来又影响了东方的禅学发展。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