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北宗
2022年5月8日
377
禅宗北宗,简称“北宗”,指的是以“神秀”为代表的禅宗派别,因为他们主要传法活动在北方的嵩洛地区,所以称为“北宗”。达摩禅传到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由于“东山法门”的确立,宗教势力渐大,影响渐广。
在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弘忍圆寂后,禅宗的思想出现了分歧,在教派内部出现了重大分裂。在武则天、唐中宗的支持下,弘忍弟子神秀、道安、玄赜等人,继续推广“东山法门”,特别重视禅定、念佛,实行和宣传以「循序渐进」的修行为特色的禅法,与慧能在南方所的以“顿悟”为根本的禅法,形成了对立。
禅宗北宗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势力已达到鼎盛期,宗教影响力在当时比慧能的还大。
在《景德传灯录》中,列出神秀得法弟子有十九人,如菩寂、义福、景贤等,他们都在当时享有盛名,普寂是神秀的大弟子,中宗听闻神秀年高,特下旨令普寂代神秀统其法众,普寂即为著名的“大照禅师”,普寂传广德、法玩、同光、一行;广德又传昙真;昙真传“十哲”。
密宗大师惠果幼年时,曾师从昙真习经。在唐开元年间,密宗大师金刚智、善无畏、宝思惟等,纷纷前往大唐来传授密教。义福、普寂弟子一行都曾师事金刚智、善无畏,景贤也跟随善无畏受“菩萨戒羯磨仪轨”,咨问大乘的微妙要旨。恰恰说明当时的北宗,已开始与密宗逐渐了融合。
另一方面,慧能弟子神会在“安史之乱”的前后,在北宗活动区域的洛阳发起了挑战,攻击北宗的禅法,给神秀、普寂系统予以重大打击。
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北宗禅逐渐失去寺院经济的有力支持,其法脉虽又延续百余年,但毕竟已走向衰落。
在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灭佛」事件后,北宗便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