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扬创巴仁波切

1319

丘扬创巴仁波切,又称秋阳创巴、邱阳创巴,藏文Chögyam Trungpa Rinpoche,1940年-1987年(生卒年),他是第11世创巴祖古、伏藏师,同时拥有噶举派、宁玛派的传承,他曾是僧人,后来还俗、娶妻生子。

丘扬创巴仁波切的法名是丘奇嘉措,藏文Chos-kyi Rgya-mtsho,意为如海洋般的教法,缩写后就成了丘扬,藏文Chögyam,创巴,藏文Trungpa,意为注意或醒觉。

藏传佛教的许多资深上师都认定邱扬创巴是位大成就者,他以狂慧疯智的风格被人熟知,他还在欧美地区建立了香巴拉佛教传承,他是将藏传佛教最早传至欧美国家的先驱人物。

此图从左到右,刚夏仁波切、邱扬创巴仁波切。

丘扬创巴出生在藏东,他1岁时,就被认证为是第11世创巴祖古,藏东苏芒寺的总住持,在他17岁时与第9世创古仁波切,同时取得了堪布学位,他被认定是一位有资格的伏藏师,他的上师是第3世蒋贡康楚、顶果钦哲仁波切、刚夏旺波仁波切。

1958年,邱扬创巴离开了西藏。

1962年,邱扬创巴与昆秋巴登同居后,生下长子-萨姜米庞仁波切,因为他身为高级僧人,此事一直被视为秘密。

1963年,丘扬创巴与阿贡仁波切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丹津葩默成了他的首位弟子,跟他学习禅修。

此图是桑耶林。

1967年,丘扬创巴在苏格兰创立了第一所藏传佛法静坐中心,取名为桑耶林。

此图是邱扬创巴的英文著作《Meditation In Action》

1969年5月,丘扬创巴因为酒驾发生车祸,导致他的左半边身体麻痹,并留下了终身后遗症,在医院治疗期间,他决定放弃僧侣身份,舍戒还俗,并向女弟子戴安娜·派碧斯求婚,同年,他完成了第1本英文著作《动中修行》(Meditation In Action),分别在英国、美国等国出版。

此图是邱扬创巴与安娜。

1970年,丘扬创巴与戴安娜·派碧斯成婚,并受邀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佛法。

1973年,丘扬创巴在好友铃木俊隆及学生的鼓励下,创立金刚界组织来管理全美各地的静坐中心。

1974年,丘扬创巴在科罗拉多州建立那洛巴学院,后来升级为那洛巴大学。

1976年,丘扬创巴根据他所得到的心意伏藏,发展出香巴拉训练课程,结合了日本的弓道、茶道、花道和藏传佛教理论,将艺术、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他还建立了一个世界性培训组织,并在欧美世界建立了香巴拉佛教的传承。

1987年4月,丘扬创巴在加拿大去世。

此图是萨姜米庞仁波切。

1995年5月,丘扬创巴的宏法事业,由长子-萨姜米庞仁波切继承统理。

丘扬创巴著有《动中修行》、《东方大日》、《突破修道上的唯物》、《自由的迷思》、《我从西藏来》,他的著名弟子有佩玛丘卓、欧泽天津。

此图从左到右依次是:邱扬创巴、第16世噶玛巴、第3世蒋贡康楚仁波切。

丘扬创巴是藏传佛教传入欧美国家的重要推手,他在1974年,邀请第16世噶玛巴前往美国传法。

丘阳创巴的弟子认为他是个善巧的老师,但是他不受佛教戒律拘束的风格,也受到许多争议,但是他不鼓励弟子去仿效他的行为,第3世蒋贡康楚仁波切在一次教授中,曾对丘阳创巴的弟子说:“不要想尝试去审判或模仿丘阳创巴的行为,除非你能够模仿他的心灵。”

此图是丘扬创巴与儿子。
此图是邱扬创巴、安娜与儿子。

丘扬创巴有很重的烟瘾以及长期大量饮酒,很多认识他的人都说他爱喝酒,经常浑身酒气的在法座上传法,由于他晚年的身体状况不佳,认为与他长期大量饮酒有关。邱扬创巴的早期弟子约翰·史坦贝克4世,指出他除了酗酒外,还有吸食可卡因的习惯,经常服用司可巴比妥来镇定可卡因造成的过度兴奋,1年要花费4万美金,这件事在教内被视为秘密,不能被谈论。

此图是阿贡仁波切。
此图是丹津葩默。

据丹津葩默回忆,邱扬创巴在牛津大学时,曾不停的诱使她与之发生性行为,这让丹津葩默觉得非常困扰,而当时的邱扬创巴仍持有僧人身份,并且还是她的上师。

阿贡仁波切认为邱扬创巴严重违反了佛教戒律,选择与他友情破裂。

此图是邱扬创巴与安娜。

邱扬创巴认识他妻子不久后,就与她发生性行为,而他妻子当时只有16岁,在邱扬创巴还俗结婚后,仍然跟数位女弟子保持着性关系,他对这些事没有任何的欺瞒,他的妻子也接受了此事。

邱扬创巴在美国的弟子及继承人-汤姆·斯瑞奇(法名欧泽天津),曾与多名女弟子发生过性关系,此事引起了丘扬创巴的警觉,在1980年安排欧泽天津进行HIV检测,发现他已罹患艾滋病,但是欧泽天津并没有听从丘扬创巴的警告,仍然将病传染给多名女弟子,这引发了很多的诉讼和媒体的关注。

后来,经过顶果钦哲仁波切的介入,欧泽天津放弃了自己的宗教身份,后来移居加州,1990年死于艾滋病,这使藏传佛教在欧美等西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丑闻。

“邱阳创巴仁波切对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坚定不移。例如,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吸烟时,他回答说,让人们看见我抽烟,也许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人们将不会再认为:必须让自己变得’纯净’,方能开始精神上的修持。也没有人会因此而逃避修行了。”摘自《天鹅来湖:美国佛教史》。

子乌
  • 子乌

One Pingback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