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宗

463

三宗又称三教,是中国佛教的判教学说,分为:

此图是法藏。

一、地论师的判教,据唐·法藏《华严五教章》卷一记载:“依光统(慧光)律师立三种教,即渐、顿、圆。光师释意:以根未熟,先说无常后说常,先说空后说不空深妙之义,如是渐次而说,称为渐教。为根熟者,于一切法门具足演说一切佛法,常与无常、空与不空,同时俱说,更无渐次,称为顿教。为于上达分阶佛境者(即十地菩萨),说对于如来无碍解脱究竟果海、圆报秘密自在法门,即指《华严经》。后来光统的门徒洪遵、统帅等诸德,都继承此说”。自此,以慧光为首的地论师认为,渐教指的是《毗昙》、《成实》、《般若》、《三论》等,顿教指的是《涅槃》等,圆教是《华严》。

二、唐·宗密据义理判禅宗为三宗,与大乘经教的三教相对应。在《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二记载:“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这里的“息妄修心宗”指的是禅宗的“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在“进趣方便”上,“牛头、天台、惠稠、求那等”相似,都主张以静坐默想、息灭妄念的方法了了见性,获得觉悟,与此相对应的是“依性说相教”三教的“将识破境教”,即“《解深密》等数十本经,《瑜伽》、《唯识》等数百卷论”,等同于法相宗学说。

泯绝无寄宗以禅宗的石头、牛头、径山等为代表,“菏泽、江西、天台等门下,也说此理”,以为“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了达本来无事,心无所寄,方免颠倒,始名解脱”;与此相应的“破相显性教”,是“诸部《般若》千馀卷经,及《中》、《百》、《门》等三论,《广百论》等”,相当于三论宗学说。

“直显心性宗”,说一切诸法,皆唯真性。此说“道即是心”,即“不断不修,任运自在,方名解脱”;或以空寂不昧的灵知为心,“觉诸相空,心自无念”,自然修断,应用无穷,此宗指的是宗密所尊奉的禅宗菏泽系。与此相对应的“显示真心即性教”,包括了“《华严》、《密严》、《圆觉》、《佛顶》、《胜鬘》、《如来藏》、《法华》、《涅槃》等十五部论”,等同于如来藏缘起之说,宗密还将上述的三教,分别称为相宗(显相教)、空宗(破相宗)和性宗(显性教)。

三、南朝宋、齐时期的周颙(音yóng)撰著《三宗论》中,将当时对二谛的不同解释分为空假名不空假名假名空等三宗。

《南齐书·周颙传》记载:“立空假名,立不空假名。设不空假名难空假名;设空假名难不空假名。假名空难二宗,又立假名空”。

隋·吉藏在《大乘玄论》卷一、《二谛义》卷下记载“不空假名”、“但无性实有,假世谛不可全无”,即真谛性无,俗谛假有,“空有并成有也”。吉藏认为此说是“鼠喽栗二谛”,他说:“如鼠喽栗中肉尽,栗犹有皮壳,形容宛然。栗中无肉,故言栗空,非都无栗,故言栗空也”。一般指的是毗昙学中的主张。

所谓的空假名:“谓此世谛,举体不可得,若作假有观,举体世谛;作无观之,举体是真谛”。意为复合物(特别是人我)和单一性(法我)都属于假名,若假均假,若真均真,不能用来区别二谛的本义。

吉藏在案瓜二谛中说:“如水中案瓜,手举令瓜体出,是世谛;手案瓜令体没,是真谛”,此学说属于成实师言论。

周颙本人主张假空名,所谓“假名宛然,即是空也”或“虽空而宛然是假,虽假而宛然是空,空假相即,空有无碍”。

吉藏将此说归纳为四重二谛中的初重二谛。周颙的三宗之论,也是对儒、释、道三教而言:“不空假名”即“有之为有,物知其有,无之为无,人识其无”,是儒家所代表的常人有无观;“空假名”的“无”,是在“有外张义”,属于《老子》说;在《大品般若》的即色图空和三论家的非有非无作为究竟。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