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分裂时期
吐蕃分裂时期,是指西藏在公元877年到公元1264年的一个时期,这段时期里吐蕃王朝被彻底的击溃,并分裂出很多各自为政的小国。
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被僧人刺杀,他的两个儿子-云丹和俄松为了争夺赞普王位而引发内战。云丹以伍如(意为“中翼”,逻些小昭寺一带)为据点,卫松以云如(意为“左翼”,雅隆昌珠寺一带)为据点,史称伍约之战(敦煌文献称为中左之战)。
这场内战引发了吐蕃大乱,不堪重负的奴隶起兵造反,最后演变为吐蕃臣民大反叛。起义军领袖挖掘出赞普、贵族的坟墓,还大肆屠杀贵族和王族。这些起义军大多是自发盲目的,还有是被贵族镇压或利用,不过起义结果以失败告终。
云丹的后裔则占据拉萨一带,形成了拉萨王系。
卫松的儿子贝考赞被杀,卫松的孙子吉德尼玛衮逃亡到阿里地区,建立了古格王朝。
公元11世纪时,吐蕃各地形势逐渐稳定下来,并形成了很多割据占地的王系。
除了古格、拉萨两个王系外,还有拉达克、雅隆觉阿、普兰、亚泽等王系,及甘肃、青海一带的唃厮啰政权。
吐蕃分裂时期虽然是统治者各自为政,文化上却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这时各种学说、各种教派纷纷形成,对西藏未来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段和平的时期里,藏传佛教再度兴盛,史称藏传佛教后弘期。
因为吐蕃境内大乱,所以不对大宋构成任何威胁,使得大宋得以专注应付辽朝、西夏和金朝。
公元1247年,代表元朝的阔端和代表西藏地方的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举行会谈,史称凉州会盟。
公元1264年,忽必烈在吐蕃设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委派萨迦派首领管理吐蕃政教事务,建立了萨迦巴政权。
吐蕃分裂结束后,西藏境内开始了近500年的藏传佛教教派统治。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大宋建立,由于所处地区的缘故,大宋与远离汉族地区的卫藏等藏族各部,联系与交往冷淡,但是大宋与邻近汉族地区的甘、青、川、滇等藏族各部,联系与交往密切。
大宋建国不久,原是吐蕃赞普后裔唃厮啰在今青海西宁建立了政权,是当时以藏族为主的一个较大的封建政权,唃厮啰曾多次遣使向大宋纳贡,并乞官职。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宋仁宗封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并给予优厚的俸禄。
康定2年(公元1041年),宋仁宗又封唃厮啰为检校太保充保顺、河西等军节度使。
之后,唃厮啰的后裔-董毡、阿里骨、瞎征、陇等世代都由大宋册封官职。
唃厮啰的统治地区,隶属北宋全国二十六路中的秦凤路。
咸平4年(公元1001年),宋真宗加封凉州(武威)藏族六谷部首领-潘罗支为盐州防御使兼灵州西面都巡检使。
政和6年(公元1116年),唃厮啰地区全部改为宋朝的郡县。
宋仁宗即位后,在今甘肃南部、河西走廊、青海东部、西康等地,大力推行屯田戍边的政策,以对付西夏的入侵,增加防卫力量。在此基础上,大宋继续向河西走廊等地的藏族部落拨发弓箭及其它武器,及招募藏族弓箭手,在藏人中建立一个类似宋军的军事体制,共同防御西夏的入犯及袭扰。宋将-王韶在今甘肃临夏、临洮一带大量开拓土地,并招纳30多万藏人从事垦种。
著名的茶马互市也在今四川雅安、甘肃临夏以及陕西一些地区的大宋专设市场上进行,数百年后藏区的马匹与汉区的茶叶,经常固定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