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弥·桑布扎

577

吞弥·桑布扎,藏文thon-mi saṃbhoṭa,意为吞弥氏的藏族优秀人士,他出生于聂地(今山南隆子县)吐蕃王朝的内相(又称却论),他是吐蕃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徒之一,也是藏文的创制者,还曾翻译过佛经。

▲吞弥·桑布扎的故居。

吐蕃王朝在统一了青藏高原后,松赞干布希望吐蕃可以拥有自己的文字,就派遣吞弥·桑布扎等数人,携带黄金等物,前往天竺。在这些人中有些人无法适应天气而猝死,也有一些人因语言不通,被迫返回吐蕃;只有吞弥·桑布扎等人坚持克服困难,成功抵达天竺,他还向天竺当时有名的学者、班智达等学习。

▲藏文的书写。
▲有头体、无头体的转写。

吞弥·桑布扎学成后,就返回到吐蕃,他以梵文的50个字母为基础样本,模仿克什米尔地区粟特人的文字,在结合藏语自身的特点,创造出30个藏文基础字母,又从梵文的16个元音中造出4个藏文元音字母。随后,还参照梵文的兰札体、瓦德体,分别创造了乌金体(有头体)、乌梅体(无头体),他还翻译了大乘佛教的经卷。

▲上海静安寺,四大天王の三昧耶形周围,用兰扎文书写的唵。

吞弥·桑布扎因为要对梵文经书进行大量的翻释,所以又依据梵文的34个子音进行删减补充,添加了数个梵转写字母。

根据《贤者喜宴》的记载,藏文典籍《声明论八部》就是吞弥·桑布扎著述。

▲藏文字母表。

藏文体系建成后,吞弥·桑布扎将其敬献给松赞干布。

此图是18世纪,八邦寺风格,大司徒唐卡。

松赞干布在玛如宫拜吞弥桑布扎为师,带动了民众学习藏文的氛围。松赞干布刻苦学习了四年多,在他的带动下,使得藏文的书写体系很快就在吐蕃境内普及。

此图是现代风格,吞弥·桑布扎唐卡。

之后,松赞干布任命吞弥·桑布扎与弟子达磨郭霞、拉垅多吉贝等人,一起翻译佛经。

在吞弥·桑布扎的推动下,吐蕃还从天竺、尼婆罗、大唐等地,迎请了不少的高僧,协助他翻译大量的佛教典籍。

吞弥·桑布扎和禄东赞一起,率领一百多人前往尼婆罗,迎娶赤尊公主,后来他又和支·塞汝贡敦等人,跟随禄东赞前往大唐,向大唐提出和亲之请。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