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吐山战役

579

隆吐山战役是指发生在公元1888年,英属印度陆军与西藏藏军之间因锡金、西藏边界纠纷而引发的战争,英国称为锡金远征英文Sikkim Expedition),藏人称为土鼠年战争,汉地称为英国第一次侵略西藏

▲英军绘制的锡金远征图。

隆吐山战役的结果是英军击溃了驻守争议领土-隆吐山的藏军,并迅速占领了进入西藏的交通要道-春丕河谷等地,清朝廷派驻藏大臣-升泰前往印度,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中英藏印条约》、《中英藏印续约》,划定藏锡边界,并承认锡金是英国的保护国。

公元19世纪,英国发动了多次战争,逐步控制了尼泊尔、缅甸、哲孟雄(锡金)、布噜克巴(不丹)等国,对中国的西南边疆形成了一股包围之势。

▲1876年,春丕河谷、锡金、不丹的地图。

公元1861年2月,英国入侵锡金,占领了锡金首都-庭姆隆,锡金国王于3月28日和英属印度签订了《庭姆隆条约》,锡金承认成为英国的保护国,但法律上没有排除西藏对锡金的影响力。

▲锡金第9代国王-图多南嘉。

锡金国王-图多南嘉不满英属印度政府介入锡金的内政,因此他避往去了亚东的春丕河谷,并与西藏同盟。

孟加拉政府试图邀请图多南嘉出访大吉岭,但是他告知了孟加拉政府,他于公元1886年签订了《嘎棱条约》,锡金只承认臣服于清朝廷、西藏,如果要出访英属大吉岭,必须要经过西藏的同意。

西藏为了阻止外国势力的渗透,一直明令禁止西方人进入藏地进行游历与探路。

▲塞西尔、李鸿章、寇松,摄于1896年。
▲威妥玛与清朝廷工作人员,摄于1879年。

公元1875年,马嘉理事件后,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于1876年9月13日签订了《烟台条约》,其中的《入藏探路专条》允许了英国人开辟印度与西藏之间的交通。

公元1885年,英国第三次侵略缅甸,将贡榜王朝消灭,缅甸随之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依据中英签订的《烟台条约》规定,清朝廷于公元1885年11月,给予马科雷为首的入藏使团成员颁发护照,允许英国人从印度进入西藏进行考察。

▲奕劻。
▲欧格纳。

公元1886年,总理衙门大臣-奕劻与英国公使-欧格纳签订了《中英会议缅甸条款》,中国承认了缅甸是英国的属地,英国允许缅甸继续向中国纳贡,并同意马科雷使团暂缓入藏。

▲甘丹颇章政权结构图。

西藏噶厦政府获悉马科雷使团的事情后,认为这是英国要入侵西藏的前奏,便决议不准英国人进藏。

▲隆吐山高地碉堡。

公元1886年,两百名藏军越过连接西藏、锡金的则里拉山口,在隆吐山修筑堡垒炮台(隆吐山是印度大吉岭入藏的必经之路)。藏军威胁要攻下大吉岭,造成当地人的惊慌失措。

马科雷使团取消入藏后,藏军仍然驻守在隆吐山,阻断了西藏、印度之间的贸易,这引起了英国的不满。

英国政府认为隆吐山是被划定在英属锡金的境内,藏军驻守隆吐山是越界戍守,于是向清朝廷要求藏军撤出隆吐山,否则英国将出兵将之驱逐。

▲《The 2nd battalion derbyshire regiment in the sikkim expedition of 1888》by Captain H. A. Iggulden。
▲《Frontier and overseas expeditions from India》,by William henry。

公元1887年5月,英国驻华公使-华尔身对清朝廷鉴议说:


“若西藏兵丁不肯受屡次谏劝之语,仍在界外据守地方,则印度节度大使(印度总督)势不得已,唯有自行设法,迫令(藏军)退出”。

驻藏大臣-文硕调查后奏报朝廷道:

“隆吐原属西藏热纳宗(又称日纳宗)营官管辖,因锡金是西藏属国,八世达赖喇嘛后将热纳宗一部分地方赐予锡金,并将热纳宗事务交予锡金王管理,臣认为热纳宗仍属西藏领土”。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正门。门前牌楼上题书“中外禔福”,语出《汉书·司马相如传》:“遐迩一体,中外禔福,不亦康乎?”

华尔身依据《庭姆隆条约》,多次照会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指责藏军越界戍守,限期藏军于1888年3月15日以前撤出隆吐,否则出兵驱逐。3月,清朝廷将主战派的文硕撤退,命主和派大臣-升泰出任驻藏大臣。升泰到任后,查看旧档,奏禀朝廷隆吐山实属锡金,获得清廷认可。

▲查尔斯·贝尔、锡东祖古南嘉、第13世拉萨活佛,摄于1910年。

1904年,查尔斯·贝尔从其他藏人口中得知,西藏、锡金的边界是从高山森林到低地森林(松树林带以上属西藏,竹林带以下属锡金,分界线海拔约3505米)画界,不是依山脊画界,这也是西藏主张隆吐山属于西藏的理由之一。

英国限定藏军撤兵的最后期限是1888年3月15日,在英军宽限的五日后,藏军仍未撤兵。

▲隆吐山高地碉堡素描图。

公元1888年(光绪14年)3月20日,英国军官-纳尔率兵四、五百名,进攻驻守隆吐山(现锡金与西孟加拉的边境)下扎鲁隘口的藏军。而守卫隆吐山的藏军仅有一个营,大约两百人,在隆吐山高地碉堡配置的大炮轰击下,手持土枪、刀、弓箭、矛等兵器的藏军,将英军击退。

3月21日晨,英军再次发动进攻,英军阵亡约一百余人,藏军五团甲本-欧珠次仁等十八人则在这次战斗中阵亡。

3月25日,英军调来大批援军,托马斯·格雷姆率队再次进攻,并运来了大炮等重型武器,接着用密集的炮火来轰炸隆吐山阵地,对藏军造成了巨大伤亡,藏军阵地的防御工事全部被摧毁,损失惨重,情况危急。

▲1903年,西藏、锡金的边界图。

噶厦摄政-第9世德木活佛派锡金边境的藏军总司令噶伦-拉鲁·伊喜洛布旺曲亲赴前线,继续指挥战斗,在隆吐山阵地继续顽强防御。最后的藏军终因寡不敌众,无法突围,失守隆吐山,随后,藏军退至捻纳附近的卓玛依等地。

4月21日,英军占领隆吐山以北的纳塘(现属于锡金),在当地构建防御工事。

▲帕里宗。

升泰到西藏后,忠实的执行清朝廷的主和政策,令藏军在帕里待命,不得反击英军。

但是,西藏噶厦仍然下令僧俗1万多人奔赴前线,在6月到10月之间,与英军进行多次战争,试图收复隆吐山。

拉鲁·伊喜罗布汪曲为了收复失地,积极部署力量,不断组织反攻。

公元1888年6月,藏军三千人向隆吐山发起第二次反攻,试图收复失地,结果又以失败告终。一批批从康区、工布、波密等地征调的军队经过拉萨开往前线,第13世拉萨活佛亲自为每个藏军摸顶祝福。

8月,援军抵达亚东前线,集结军民武装一万余人,与英军对峙。

9月,拉鲁·伊喜罗布汪曲指挥藏军在捻纳山、都纳山两山头扎营扼守,部署第三次反攻。

公元1888年9月,藏军第三次反攻开始,这次藏军乘英军夜晚驻扎在距纳塘一英里半的地方,一夜之间,在海拔4115米的提俄可岭上筑起了一道长三里、高三、四尺的屏障。第二天凌晨时,被英军发现“惊诧为鬼工”,英军分左、中、右三路进攻,向聚集在此的七千名藏军“开炮轰击,藏人终至大败涂地”,纳塘就此落入英军手中,英军乘胜追击,藏军“连夜奔逃,以致咱利、亚东、朗热等隘同日失去”,“统带噶布伦公爵伊喜洛布汪曲于二十日败回仁进冈”(今日喀则下亚东乡),遇江孜守备都司-萧占先,“伊喜洛布汪曲仓皇面告萧占先云,洋兵火炮甚利,万难抵敌,赶紧迅速同走逃命为是”,“言语之间,枪声不断,(英军)旋踵而至”,“伊喜洛布汪曲见洋兵已近,飞窜而去”。

▲四川总督-刘秉璋。

江孜守备-萧占先奉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命,往止藏军无妄动,闻败,立江孜泛帜于道。英兵见之,乃止不攻。占先与英将萨海会于仁进冈,占先曰:“奈何涉吾境?”萨海曰:“藏番来攻,追之及此。”占先曰:“藏番,吾属也。乱番可诛,良番何罪,受此屠戮?君独不念中英两国之谊乎?”萨海曰:“惟然,故入境无所犯。天气渐寒,今归耳”。乃退师。

▲《伦敦新闻画报》。

据《泰晤士报》估计,藏军三次反攻的这三个多月的战事中,藏军和平民伤亡一千多人。

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派升泰前往亚东与英国方面会谈。

▲驻藏大臣。

公元1890年,升泰与英印政府在亚东签订了《中英藏印条约》,承认哲孟雄(锡金)为英国保护国,并开放出亚东作为商埠,英国在亚东享有治外法权。

▲珠峰,大吉岭。

公元1893年,清朝廷又与英国在英属大吉岭签订了《中英藏印续约》,在西藏开亚东关通商“听任英国诸色商民前往贸易”,英印政府可派官员驻扎亚东关查看贸易,亚东关开关之后,五年之内西藏、印度的贸易互免关税。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