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佛
欢喜佛,梵文Nandikeśvara,藏文Yab-Yum,又称双身佛,本尊双运、阴阳和合、父母佛相,是男女面对面交合的佛像。
欢喜佛只供奉在藏传佛教的寺庙,主尊是明王、明妃,一尊双体、面对面的拥抱在一起、合二为一。欢喜佛中的明王呈站立或跏趺坐姿,明妃常手执法器环抱男颈,单腿或双腿环绕在主尊的腰后,双尊是面对面的姿势。
因为在佛教的戒律中僧侣是禁止性交,所以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欢喜佛法的教义,就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种支持性交的鼓励。
藏传佛教又称怛特罗教,怛特罗,梵文tantra,意为真言,词根tan的原意就是生殖、繁衍,藏传佛教继承了印度教性力派的思想和实践。
在藏传佛教的彼岸超验智慧-般若代表了女性的创造活力,另一种修炼方式-方便代表了男性的创造活力,分别以莲花和金刚杵为象征,通过想像的交合和真实的男女交欢的瑜珈方式,亲证般若与方便融为一体的解脱涅槃境界,这就是欢喜佛的宗教喻示。
公元11世纪,阿底峡进入西藏后,就反对僧侣与女信徒的性交,他认为“出家众应严守梵行,若修欢喜法,将使佛法断绝,一般行者不应修行欢喜法”。
公元14世纪,宗喀巴创建格鲁派时,就直接明令禁止僧侣修行欢喜佛法,欢喜佛就成了一尊被供奉的佛像。即使是在家居士要修习双身法,也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
欢喜佛供奉在藏传佛教寺庙是一种修习调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机缘。宗喀巴主张认为调心要令信所缘,对着欢喜佛观形鉴视,渐渐习以为常,多见少怪,欲念之心自然消除。
明王的忿怒面目不仅是用来吓退妖魔,还可以用来对付自身的孽障。明妃却是妩媚多姿,也是明王修行时必不可少的伙伴。明妃在修行中的作用在《维摩诘经》的记载“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她用爱欲供奉那些残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后再将他们引到佛的境界。这与显教多数派别所主张的非存在(无)不同,藏传佛教各派都认为现实世界是存在的(有)。
藏传佛教在肯定万物的基础上,认为阴阳两性的结合是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因,也是佛教的最后解脱,欢喜佛就是这种理论观念的图解。
在格鲁派中尊奉的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和大威德金刚,就常以双身佛的形态出现。
密集金刚,梵文Guhyasamaja,又称密聚金刚,是格鲁派崇奉的五大本尊之一,按无上瑜伽续理论,此生证得密集五次第中的幻身,可保证即身成佛。
密集金刚双身相,主尊身为蓝色,象征佛法最高谛理。三头,中蓝左红右白,代表两种功德:慈悲和息灾降魔。每面三目,头顶有双金刚,与胜乐金刚相同。头戴宝冠。六臂各执法器,上方右手持法轮,象征佛法不衰,法轮常转,上方左手拿宝珠,象征成就;中间右手持金刚杵,中间左手持金刚铃,象征方法与智慧双成;下方右手拿匕首,象征割断一切无明,下方右手执莲花,象征智慧清净。跏趺坐于莲花座。明妃,三头六臂,宝冠、配饰、法器与主尊一样。
胜乐金刚,梵文Chakrasamvara,又称上乐金刚,是无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胜乐金刚属于母续法,依据藏传佛教的讲法,最初佛陀将此法系所有灌顶、密续及修持引导、口诀都传授给了金刚手菩萨。
胜乐金刚呈站立姿,身下有莲花座,象征出离尘世。莲花上为太阳,象征佛光普照,遍知一切。四面,前方正中是蓝色,左白色,右红色,后黄色,代表增益、息灾、敬爱、降伏四种功德。每面上有三目,代表观照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头戴骷髅冠,表示无常和勇武。头上有半月,代表人的幸福。头顶有双金刚,代表方法与智慧双成。腰围虎皮,象征勇猛和无畏。颈上挂五十块人骨串成的念珠,代表佛教全部经典。十二手,象征克服十二缘起的方法。主臂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两手同时抱明妃。其余各手伸向两侧,手中持斧、月形刀、三叉戟、骷髅杖、金刚索、金刚钩、人头等。明妃一面二臂,面呈红色,表现出热烈爱慕之情。三目,头戴骷髅冠,两手执法器。双腿环绕主尊的后腰。主尊左腿曲,足下踏着魔女,魔女仰面躺着,四臂,手中各执法器,右腿伸,足下踏着大自在天,大自在天匍匐在地,四手各执法器。
大威德金刚,梵文Vajrabhairava,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忿怒相,属于教令轮身,是事业的根本。九面代表佛陀的九类教法。赤发上扬指的是佛地。三十四臂再加身、语、意,表示为佛、菩萨的三十七道品。
藏传佛教认为双身佛是同一佛身的两个方面体现:
1、智慧与方便是成就佛法身、色身不共的因,在显教中以修持慈悲、菩提、布施等五度方便法门去成办佛色身之因,以观修四谛、诸法无我等智慧法门去圆满佛法身之因。
2、密法中则依自最细微的心风去成办佛的法、色二身,通过观修令最细微之风自生成佛父,从佛父心间生出最细微之心所成为佛母,经由佛父、佛母行双运,引生相续内的空乐无二慧,依此去证得佛的法色二身,为表征以修持智慧方便双运,空乐无二法证得佛的法、色无二身,即显为双身佛相。有人认为双身佛只是一种象征,认为双身佛的男女相抱,代表了人心灵中两种性质的统一。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假借藏传佛教人士、外道、神棍,假借修习欢喜佛的名义来诱奸女信徒,造成了很多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