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佛教术语

1321

身,梵文“kaya”,藏文“sku”,该词汇不仅指佛陀的肉身,也指生成佛证觉后的品质和特性的各个方面。

三身图示

小乘佛教经论一般具体指明佛有两身:法身、色身。

大乘佛教经论一般认为佛有三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大乘佛教的经典中有一类被称作“如来藏”,它把“身”分为四种:法身、受用身、变化身、自性身。此处,“自性身”指“法身”更精微的展现。在金刚乘经文中也常把“三身”(法身、受用身、自性身)基本的、不可视见的本质。

在无上瑜伽密续中把“身”分为五种,除其他三种外,还包括现证身和金刚身。现证身指的是法身的“具有表现力或可以体验到的本质”,而金刚身指的是法身的“不可分割的本质”。

法身、报身图示

佛教的“三身”与印度哲学的“不二论”学派有关,在传统上,“三身”等同于一天的三个状态,即:睡眠状态(法身)、做梦状态(受用身)和睡醒状态(变化身)。在金刚乘佛教中,这三个状态可以归类为“自性”中阴,也构成了六种中阴中的三个,即睡醒状态的中阴(变化身)、做梦状态的中阴(受用身)和禅定状态的中阴(法身)。死亡和转世之间的四十九天是一段具有象征意义的阶段,要经历其他三个中阴,这三个阶段也同样与“三身”有直接的联系。

宁玛派传承,中阴文武百尊曼荼罗唐卡。

死亡阶段经历的临终中阴对应于法身和“明光”、“觉识”的自然生成。当善相神和怒相神示现时,实相中阴对应于受用身和“幻身”的亲证。转世进入六道轮回的过程为中有中阴,对应于变化身和将一个新身带走。

在无上瑜伽密续修习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阶段,通过有意识地模仿死亡经历,将三个中阴变成“三身”,从而把三个中阴“带入‘道’中”。在死亡过程的临终中阴出现的“八大视相”最终获得“明光”,成为“法身”(或称佛的无色“法身”)。在中有中阴中,神之化身的转世意识最终“带走旧体”,变成佛的变化身。

“阿”字的藏文字母。

在藏语中,“色身”叫做“朱古”,该词也用于转世活佛身上,他们转世为佛的“色身”。死亡、中阴和转世这三个阶段也转换成佛神圣的“三身”。由于获得了“三身”,死亡本身也就进入了大圆满状态。

在绘画艺术中,仅有两位金刚乘神佛是无色“真身”(法身)的化身。他们是古代宁玛派(旧译派)的最初一佛普贤和金刚乘(新译派)的最初一佛金刚持。

传统上绘画中,宁玛派用普贤(法身)、金刚萨埵(受用身)和莲花生(变化身)代表“三身”。

19世纪,宁玛派传承,普贤菩萨双身相的皈依境。

萨迦派、噶举派和格鲁派这些“新译派”中,金刚持代表初始法源,由它生成众多佛身和密宗传承。金刚持被画成呈受用身状,代表佛陀为了“阐示”密法而展示的初始方面。

中国清代,萨迦派传承,供养上师资田的皈依境唐卡。居中的是萨迦第四祖。
中国清代,格鲁派传承,皈依境唐卡。居中的是释迦牟尼佛。
直贡嘎举派传承,皈依境唐卡。居中的是金刚总持。

金刚乘神殿中一切超凡的禅定善相神和怒相神现示的都是佛陀“大喜”的受用身形象。这些神都是在纯光中生成的,没有实体形态。它们生成于空性,拥有证果之人的三十二大相和八十小相。作为男女菩萨,他们呈六十岁男女神灵相,装饰着证果之人佩戴的十三件受用身饰物。作为半怒相本尊神,他们装饰着骨饰、人皮兽皮及显示其圆满之纯净的具体饰物和器物。作为怒相护法神,他们装饰着令人恐怖的尸林盛装,毫无畏惧地站在熊熊燃烧的智慧之火之中。

19世纪,格鲁派传承,六臂大红司命护法唐卡。

佛陀和圆满大师所示现的是变化身,旨在慈悲地指引芸芸众生。变化身包括佛陀及其他佛的化身、阿罗汉、大成就者、印度和西藏大师及传承大师,如:阿底峡、无著、莲花生、米拉日巴。

20世纪,噶举派传承,阿底峡大师唐卡。

“三身”也与身、语、意“三门”有关。“三门”同样与“三部怙主”及头(变化身;身;如来部;白色字符“om”)、喉(受用身;语;莲花部;红色字符“a”)和心(法身;意;金刚部;蓝色字符“hum”)三个主要中心相对应。

无上瑜伽密续中另有两身与另外两个佛部相符,即:脐部的黄色宝生如来佛(现证身;特质;宝生部;黄色字符“sva”)和私处的不空成就如来佛(金刚身;业力;羯磨部;绿色字符“ha”)。

11世纪,波罗风格,宝生如来。
中国清代,乾隆时期的《龙藏经》,不空成就如来。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