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菩萨之观世音菩萨

996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svara的,亦称“观音”、“观自在”等,音译“阿缚卢枳多伊湿伐罗”,是中国佛教崇奉的四大菩萨之一。

张大千临摹,敦煌莫高窟,第277窟壁画,柳枝观音。

“观世音”的称号有三种意义:

(1)观世音,以世间众生发声求救而前往拯救;

(2)观世意,以世间众生发意求救而前往拯救;

(3)观世身,以见世间众生身受诸苦而前往施救。

“观自在”称号有十种意义:(1)寿自在;(2)心自在;(3)财自在;(4)业自在;(5)生自在;(6)胜解自在;(7)愿自在;(8)神力自在;(9)智自在;(10)法自在。

日本江户时代,如意轮观音卷轴画,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在婆罗门经典《梨俱吠陀》里记载,在佛教尚未产生前,就有了“双马童神”观世音的传说。在佛教创立后,将祂吸收为佛教信仰的一部分,并赋予很多新的内容。

中国唐代,观音菩萨石雕立像。

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载:观世音菩萨在过去劫已修行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但为帮助佛陀弘化,济度众生,倒驾慈航,便示现了观音形相,随顺应化再来。

《观世音欧式授记经》载,观世音菩萨原为莲花生子,为阿弥陀佛的补处菩萨,于阿弥陀佛入灭后,成就无上佛道,掌管教化,普度众生。

《观无量寿经》载,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胁侍,被称为“西方三圣”。

日本风格,山越阿弥陀佛来迎图,收藏于日本京都禅林寺。

观世音菩萨具“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主张随类应化,普度群生。”

观世音可示现三十二种应化身形:救火难、水难、风难、刀杖难、罗剎难、刑难、怨贼难,可使人断离“贪、嗔、痴”三毒,也可满足人们求子的愿望。

依《楞严经》载,观世音有一首、三首到八万四千首;有二臂、四臂乃到八万四千臂;有二目、三目乃到八万四千目等。

另外还有有六观音、七观音、十五观音、二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等多种。

张大千临摹莫高窟壁画,观音画像。

显教以观音是释迦牟尼的辅弼、阿弥陀佛的胁侍,多为手持杨柳和净瓶的站立像。观音的应化形象在中国佛教历史上,也经历了从男身转变为女身的过程。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男相观音。

佛教初传中国,兴起了早期的观音信仰,汉地佛教承袭了古印度的习俗,大多将观音塑造为男相。中国南北朝时期,观音造像才开始有女相出现。在隋朝初时,出现一种“非男非女相”,面为女容,唇上有小髭。到了唐朝时,观音的形象宛如唐朝贵妇,相形基本定型。

到了元朝、明朝、清朝后,观世音以“送子观音”形象流传,使得观世音更富有女性的特征。

依《华严经•入法界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等载:观音菩萨的道场在南海普陀洛迦山。因为中国浙江普陀山的形势及灵异传说,都与经籍中所记载的观音道场相吻合,所以将普陀山定为观音道场,普陀山也成了中国四大名山之一。

中国浙江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观音手陀八辐法轮。

在唐朝还有一个传说,日本僧人慧㟧从日本东渡来大唐求尊观音像,由此有了“不肯去观音院”的典故。同时也确立了观音菩萨的道场。

中国浙江普陀山,梅檀岭,不肯去观音院(又称紫竹林)。

观音信仰在藏传佛教中极为普遍和深入。密教以观音为莲花部的本尊,认为观音是弥陀的因相,弥陀是观音的果相。

观音菩萨的真言是“六字大明咒”,它是佛教徒经常诵持。在藏传佛教地区,刻着六字真言的嘛尼石及嘛尼堆,和用手转动的嘛呢轮也随处可见。

拉达克,列城,提克西寺,玛尼石及玛尼石堆
摄于丹帕罗寺院,用手转动嘛尼轮的老人。

藏传佛教认为汉地地区是文殊菩萨的行化地,而西藏是观音菩萨的行化地。

西藏历史上,最使藏族人怀念的松赞干布和格鲁派活佛都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19-20世纪,莲花手观音菩萨。莲花手观音最早出现在印度,手持莲花是当时观音的主要特征。

藏传佛教里最常见的观音有: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四臂观音、如意轮观音、不空羂索观音等。

18世纪,噶举派(红帽系、黑帽系)传承,十一面千手观音唐卡。
19世纪,噶举派/不丹主巴噶举派传承,四面观音唐卡。
日本风格,如意轮观音卷轴画。
19世纪,不空羂索观音唐卡。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