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轮

350

依据密宗经文的说法,人能怀胎主要有三个原因,即:白色菩提、红色菩提,及它们结合、寻求转世的意识;白色菩提可以生成坚硬的白色骨髓、大脑和脊柱;红色菩提可以生成柔软的红色内脏器官、内脏、血和肌肉;寻求转世的意识把这种觉识引进到平衡的生物,又通过无色门与即将进入的觉识,最终体验到世界并互动。

白色菩提和红色菩提大量的结合,可以生成终生金刚滴露,它被描述为宛如芥子粒大小、白顶红底。

终生金刚滴露注定要存在心脏中央直至死亡降临。终生金刚滴露无形地包围永恒金刚滴露与即将进入觉识的最细微的意和精气

永恒金刚滴露注定留存,直至获得圆满。最细微的及持续的气将羯磨蓝印印在终生金刚滴露上,使细胞链开始工作。女性在怀孕的第一个月就经历了混合、凝结、凝固和成圆形的阶段;发育的第二阶段,开始形成纤细的内中脉和粗大的外韧带。在这两个次要脉道中,它们相互印证自身的存在。在心部相融的红白金刚滴露较纤细的细胞精华开始增生并沿中脉上升下降。白色滴露上升生成脊柱和大脑的结构,红色滴露下降至脐部,生成柔软的内脏器官。

随着继续发育,要经历鱼状、龟状和猪状等阶段,这与无四肢(水的)、有四肢和头(两栖的)及吞食不洁食物(哺乳的)的阶段一致。婴孩出生前,在中脉心部中存留的静止不动的气,开始通过脐部中央进入两个次脉道,通过鼻孔排出。

婴孩出生后进行的第一次呼吸的重要的心气,开始激活体内的气,使达到与世俗的自我认同。输送的精华的心气,以五种主要、五种次要的的形式出现。停留在脉道的精细网上,进而生成无数条觉识。

随着婴孩的成长,红白滴露继续在整个体内游移。在青春期,这些滴露会完全成熟。

在死亡来临之际,地、水、火、气和空五种体内要素开始互融,它们保持了体内骨髓(地)、血和湿度(水)、暖度和肤色(火)、呼吸(气)和孔道(空)的平衡。

当这些要素融入并朝着心脏归并时,它们就生成了死亡过程中的前四大境相,宛如闪烁的海市蜃楼,有烟雾、火花、萤火虫及一盏摇曳的酥油灯,然后,当大及无处不在的,完全升华为持命的气进入中脉时,天的要素融入第六要素,当这个升华的开始进入、滞留和融入中脉时,中脉里正在收缩的脉轮结此时开始打开。在有意识的生命中脉轮结会阻碍气进入中脉。

头部的白色滴露开始朝着心部的金刚滴露下降,生成宛如秋月晴朗天空月光的第五观白色观相。接着,脐部的红色金刚滴露朝着金刚滴露向上升腾,生成宛如秋日晴朗天空阳光的第六观红色增长。当红白滴露融合并把金刚滴露完全包住就生成了宛如秋日夜晚幽黑阴暗的第七观黑色近得。最后,心部的金刚滴露迸裂,显示出死亡明光宛如明媚秋日黎明天空的最精细的觉识和气。这时,微弱的气是亡者觉识的运输工具,通过人体的九疮门¹之一朝着业力预定的转世之界下降。

由于丧失了持续的生命力、觉识,在心部的终生金刚滴露的红白混合物此时分离,白色金刚滴露一般下降,通过性器官离开身体,红色金刚滴露则上升,通过鼻孔流出体外。

临床的死亡过程,此时已经终结。

死亡过程的八十境相也会出现在熟睡、生理兴奋状态和昏厥时,由于当时没有意识,无人知晓这些难以体察的境相,这些境相每天都会出现,但没有得到认知,因此,在死亡的实际经历中亡者的觉识,根本无法控制死亡、中阴和转世的三个阶段。

金刚乘的神灵瑜伽修法中大量运用具有创造性的、精炼的观视技巧,修持者可通过自我认定某一位独特神灵的神形、品性及坛城来模仿死亡的体验。

在无上瑜伽派中则运用禅定修持的两个阶段,通过实际变成本尊神化身的过程,来激发死亡过程并获得最高圆满,第一阶段称为生起次第,以生动的本尊神的化身或明相来完善这个阶段;第二阶段叫做圆满次第,要让气进入、留驻和融入金刚身的中脉,并将在心部的金刚滴露释放出来完善这个阶段。随着金刚心露的打开及明光的明晰,空性被有意识地视为明光大乐心,这时就生成了幻身,幻身是以神的清净光的形式显现。

明光幻身的结合是神禅修空性的纯空形式,这一结合将智慧和方法迅速聚合,可直接获得在佛性上的圆满。修持者把气吸入中脉的能力,也标志着从生起次第到圆满次第的转变。

对身体形象化的描述揭示了不同密宗经文对圆满次第修持的某些差异,但是在无上瑜伽派的主要经文中大部分的经文,如《时轮金刚密续》、《金刚瑜伽母密续》、《怖畏金刚密续》和《喜金刚密续》,都沿用早期的密集金刚体系的模式。

在梵文中这些体系被称为脉轮体系,在藏文中又称为脉风明点²。左、右、中三大主脉又叫身、语、意脉,通常是观想为白、红、蓝三色。白色阳性脉代表男性的方法和白色菩提,红色阴性脉代表女性的智慧和红色菩提,中脉中无气,但是具有火的特质,把男女两性的相反性别或方法与智慧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大乐与空性的结合。

在《父续》和《母续》的不同修法中,阴阳脉道的位置可以颠倒。

在时轮密续体系中,两条脉道可在脐部交汇,右脉输送脐下废物和脐上血液,左脉输送脐下小香与脐上菩提。

中脉像一根垂直的根茎从私处顶部上升直抵头部,随后,它向前弯折,盖住颅顶,终止在两眉之间的慧眼,阴阳脉道平形上升直抵中脉,在左右鼻孔的上鼻尖处终止,改变着每天21600次的呼吸节奏。

在中脉的各个不同点上,阴阳脉道随着中脉盘绕,形成正在收缩的脉结³,这些脉结出现在五大脉轮中心,在私处、脐部、喉部和头部结成单脉结,在心部结成三重脉劫。

在密集金刚体系中认为中脉的两个开口在前额和私处,它们被收缩的脉结封住,这有效地封住了中脉,也阻止了贯穿意识生命的精气的进入和游移。

脉轮是收缩脉结的五大神经丛和神经,各种神经都从此发出,呈轮辐或莲瓣状,可将它们观想成伞的骨条,骨条沿着中脉互为拱形,大乐轮在顶部,呈内拱形,有32个白色轮辐或莲瓣,喜轮在喉部,呈上拱形,有16个红色轮辐,现象轮在心部,呈下拱形,有8个白色轮辐,变化轮在脐部,呈上拱形,有64个红色轮辐和1个三角形中心(邬摩天女的内火女神就住在三角形里),护乐轮在私处,呈下拱形,有32个红色轮辐。

密宗不同教派的脉轮、脉结、滴露和气稍有不同。例如,在很多修习中仅用到头轮、喉轮、心轮和脐轮四大脉轮,而在其他修习中又可以观想出七大脉轮。

时轮密续的独特体系认定头部的大乐轮有4个莲瓣;前额的风轮有16个莲瓣;喉部的喜轮有32个莲瓣;心部的现象轮有8个莲瓣;脐部的生成轮有64个莲瓣;私处的护乐轮有32个莲瓣。

在绘画艺术中,半怒相本尊神佩戴的骨饰代表脉轮,骨珠或骨环的数量与头部(带有32个挂环的轮子)、喉部(带有16个环的项链)、心部(带有八辐骨轮)、脐部(带有64个环的骨围裙)的莲瓣相符。

中脉轮的4、8、16、32、64的倍数也与坛城的各种莲花环圈和护法轮相符。

包括印度的军荼利瑜伽体系在内的所有密宗体系都在理论上认为人体分布着7万2千根神经(脉道)。

在佛教经文中这7万2千根神经都源自八大主要脉道,每条主脉道都有自己的名称、具体的意识功能和支撑它的气。

八大主脉道中的每一条脉道都分有白、红、蓝三条支脉,分布代表着身、语、意,并输送白色菩提滴露、红色菩提滴露及支撑它们的气。

24条脉道通往身体的不同感官神经丛,象征着转轮王身坛城的24个圣地,24位护法和瑜伽母就居于此地。

24个神圣的朝圣地则源自湿婆首任妻子萨底的传说(毗湿奴将她的尸体肢解为24块,分别抛撒在印度各地)。

24条脉道中的每一条脉道又分成三个支脉,就形成了72条白、红、蓝脉道,它们同样输送白色滴露、红色滴露和气。

之后,72条脉道各自分成1千条脉道,总计为7千2百条脉道,这些脉道输送觉识的不洁之气,在死亡时这些不洁之气会融入中脉,在生起次第禅修阶段,它们会被净化并受到控制;在圆满次第修持阶段,这些净化后的精气被吸入中脉,在那里进入、留驻和融入,这就使得每一个脉轮中正在收缩的脉结轮被打开,最终示现心轮上永恒金刚滴露的最细微的觉识。

五大主气与五方佛的功能、位置、方位、要素及颜色相符。在密宗在修持中最重要的气是心轮上支撑生命的气,从这个重要的气中生成支配五官的五种次要的气。

在密宗内火的修持中通过控制呼吸的技巧(称为瓶呼吸)把脐部的同住气集中在一起,以扇起脐部中央的消化之火,使它燃烧并通过中脉向上燃烧,宛如一根盘旋的火针;消化之火熔化在头部的白色滴露中并生成对大乐的体验,据述,这种大乐比生理兴奋状态要高出100倍。

所有的主气、次气都出现在大的、精细的和极为精细的不同层面上,大的、精细的气输送粗糙物和净化后的精神觉识,极为精细的气输送极为精细的、使一个生命转化成另一个生命的觉识。

同样,红白菩提滴露也可以生成大的、精细的和极为精细的不同层面上,大的滴露生成性乐,精细的滴露生成密宗四喜,最细微的金刚滴露生成明光之意

在印度的军荼利瑜伽中同样使用内火修持。在修习中盘旋的女蛇神军荼利被迫进入中脉,并上升与白色之主湿婆,在头轮的千瓣莲花中结合。中脉在军荼利瑜伽中称为Sushumna,意为最精细,白色的阴性左脉道,称为舒适脉,红色的阳性脉道,称为黄褐色脉道。生起次第与军荼利瑜伽相对应的是呼吸控制和哈德瑜伽⁴,控制成功就能净化体内的7千2百条脉道。哈德瑜伽意为强制或暴力结合,由太阳字符Ha和月亮字符Tha组成,象征着红色阳脉白色阴脉中被净化的气在极为精细的中脉中被迫的结合(瑜伽)。

注释

1.九疮门是指:①肛门(地狱界),②性器官(畜生界),③口(饿鬼界),④鼻(人界),⑤耳(阿修罗界),⑥肚脐(欲神界),⑦眼(色神界),⑧头顶(无色神界),⑨头顶的梵天孔(阿弥陀佛的极乐天)。

2.脉风明点,藏文rtsa rlung thig le,脉风明点、寿末变异、命未止息时期的识所依处、这三者互相依存,脉如居宅,精如财宝,风心如主人。

3.脉结,藏文rtsa mdud,藏医所说的人体血管纽结处。

4.哈德瑜伽,梵文Hatha Yoga,印度教四大教规质疑,是一种以增进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尽善尽美为目的的身体修炼体制。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