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

801

轮回,梵文Saṃsāra,原意为世界,后指漫无目的地漂流、流浪或世俗存在的循环

▲中国西藏,拉萨,色拉寺,六道轮回壁画。

轮回是转世和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循环性的概念,也是大多数印度宗教的基本信念。

轮回的概念是一种思想理论,认为生命会以不同的面貌和形式,不断地经历生与死。

▲印度宗教对轮回转世的图解。

在印度教、佛教、道教中都承认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宗教体验,被认为是世界的另一种真实(感官所认识世界的延伸),轮回与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的业力联系起来。

解脱轮回,称为涅槃,是印度文化传统灵性追求的核心,也是他们内部分歧的核心。

轮回的概念起源于后吠陀文学,与投胎、转世同义,属于业力循环;但是在《吠陀经》中并没有讨论这个理论。在早期《奥义书》中,它已经被发展出来,只是没有描述机制的细节。

约在公元前10世纪中叶后,在佛教和耆那教等宗教及印度教哲学的各个流派中都能找到对轮回教义的阐述。

▲19世纪初,天坛文的《梨俱吠陀》手抄本。

轮回起源于《梵书》时代,成熟于《奥义书》,意为流转;《奥义书》指出轮回包摄三道(天道、祖道、兽道)。

轮回还是婆罗门教的主要教义之一,后来佛教把三道扩展为六道。

佛教所认为的轮回是一个过程,人在死亡以后心识会离开肉体,经过一些过程后进入胎中,成为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命体,这个新生命体可能是人类,也可能是动物、鬼、神等,只有到达涅槃的境界就可以摆脱轮回。

轮回的范围分有六大类,在佛教中称为六道,在每一类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既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也是另一次生死的开始。

▲中国四川,大足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

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沉浮的生死流转,在六道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就是轮回生死。众生从无始以来,因为不明了无常、实相,而烦恼未能断尽,所以辗转在六道中循环往复,至少要修证阿罗汉、乃至成佛,否则就没有逃脱之期。

在《法华经·方便品》记载:“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当下存在的状态称为今生,前一个轮回的生命体称为前世,下一个称为来世来生

▲中国南宋,《罗汉》卷轴画,刘松年绘制,现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佛教认为除了已解脱生死(如阿罗汉)或已自主生死的圣人(如圣位菩萨)外,一切众生都要经受轮回的限制。

佛教认为的轮回就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轮回分有六大类别,佛教称为六道,六道是由五戒十善十恶五逆产生的类别。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即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也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在六道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就是轮回生死。

▲中国甘肃,麦积山石窟,菩萨像。

从佛教术语的角度来看,人会转世是因为有我执、我爱烦恼业力,一般人几乎不会碰触到我执我爱这两较深层次的区块,一般人都是在烦恼业力上打转,这两者的基础是,就是感受;当我们感到开心、不适或无感,都会有相应的烦恼出现,烦恼导致业力,最后促成转世,感受由肉体构成、扭曲与放大。

▲中国敦煌,莫高窟,菩萨像。

从佛法角度来看肉体充斥着烦恼,主因它是“烦恼”的产品。佛教认为此生的肉体,是由过去世烦恼业力原料产生;依此无限往前类推。同样,如果人的烦恼业力没有得到转变,它再次创造下一世的肉体时,只会充满更多的麻烦;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循环:烦恼与业力-肉体-烦恼与业力-肉体……,这也是佛教认为痛苦的循环。

▲公元10-11世纪,高昌,观音菩萨佛画,新疆吐鲁番木头沟出土,现收藏于德国柏林国立博物馆。依据下方中央回鹘文书写的愿文题榜,得知是供养人为祈愿不再受轮回而至涅槃绘制。
观音菩萨居中,头戴化佛冠,唇上蓄小髭,长发披覆在肩上。右手当胸结印,左手托净瓶,身披红色帔帛,下身着长裙,跏趺坐在莲座。莲座破损严重,但是支撑莲座的长茎依然隐约可见。观音头光上方原有十尊坐佛,现存九尊,代表十方佛,每尊佛的莲座都由莲茎支撑。观音头光、身光两侧各有四身人物,右侧是诃利帝母,左手托起一孩童,举至面前。观音莲座的长茎旁有二身形较小的人物,相对而立。下方题榜旁绘有六身供养人,双手合十,右边三身是男供养人,左边三身女供养人,身着白衣,外披红色开襟外套。

以佛学而论众生从无始以来,因为对世间无常真相的无所了解,或是因为对生命的实相不明了的无明,所以产生了种种导致不断生死的烦恼不能断尽,于是便辗转生死于三界五趣中,或是在六道中循环往复,这就是六道轮回,至少要修行至阿罗汉、圣者或成佛,否则就没有脱出之期。

以佛教的修行内涵三乘菩提的共通之法,以解脱道的智慧与修证道理来看,一世又一世不断地出生老死的有情众生,一旦死去,身心就不复存在于世间,但是其中一定会有一个能够串连三世轮回的生生灭灭,最终达到不灭的、真实的法。

在佛教的轮回概念中并不涉及灵魂,因为佛教认为一般人的灵魂,依然是有情的五蕴身,还是会有寿命的期限、直至消亡、且是无常。

佛教学者-吕澂先生将轮回比喻为用蜡烛的火点燃另一根蜡烛,蜡烛的相续就如前世、今世、来世,每根蜡烛上的火都有关联性,但却不是同一团火。

佛教表现轮回运作方式的绘画,称为有轮生命之轮、生死轮、六道轮回图等。

▲中国明代,德化,文昌帝君瓷像,何朝宗制作。

在道教的传统教义讲求长生不老,自从全真道吸收佛教的禅宗思想后,也衍生了类似佛教的轮回转世观念,现在的道教宗派都接受灵魂转世,对民间信仰影响至今。

▲扶乩仪式的模型。

如《文昌帝君阴骘文》就记载了文昌帝君通过扶乩(音fú jī)讲述自己从秦朝到宋朝时,轮回转生为何人,有何作为等事迹。

▲道教术数家、民间喃呒师,用死者行年推论亡魂投生的方法,按天、地、人、佛、鬼、畜道置于掌中,循环计算,然后把推演结果写成殃榜或丧榜。

广东民间信仰深受道教的影响,留有亡人落道的仪式,就是用术数的方式推断亡者下一世会落转到哪一道。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