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佛教
2022年9月18日
798
南诏佛教是指今中国云南洱海地区,以彝族为主,在中国唐代建立的南诏国的佛教。

蒙氏南诏国的主要族系是乌蛮(彝族)和白蛮(白族),他们原先信奉的是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

密教阿阇梨教传入后,吸收了南诏原始宗教(本主、土主)的某些神祇、咒术、礼仪和民俗信仰,不断的经过改变和充实自身的内容与形式,使它具有了佛本合一的特点,后成为当地民族共同信奉的宗教。唐代中期汉传佛教传入南诏后,也成了南诏佛教的另一个主要派别。

据《万历云南通志》卷13《蒙化府·仙释》记载:“张彦成,蒙舍川人,南诏蒙晟罗遣彦成使于唐,礼待甚厚,赐以浮屠像而归,南中事佛自兹始。”

右手高举拈杨柳枝,左手前伸托净杯,跏趺坐在莲花宝座。
杨柳枝、净杯是观音的点化法具,以杨枝醮净水向外挥洒,表示以大慈悲遍洒甘露,救度痛苦的众生。
南诏建国前,信仰的是原始宗教,尤其盛行鬼教;建国后,历代南诏王都推崇佛教,到了晚期特别兴盛,建造了不少的佛寺、佛塔,家家户户都以敬佛为首要任务。南诏汉传佛教吸收和融合了儒学、道教,具有三教合一的特点,主要宗派有禅宗、华严宗、天台宗、律宗等。南诏佛教主要以阿利僧派为主,后期还委派阿利僧担任国师,反映出阿利僧教对南诏的影响。

张胜温《大理国的梵像卷》在清代时被摹绘过两次,1是丁观鹏,2是黎明摹丁观鹏,第3世章嘉活佛对《梵像卷》的内容还进行过梳理,但没有超过原本。
唐·天宝11年(公元752年),阁罗凤选择依附于吐蕃,并被册封为赞普钟,随之,西藏密教也传入南诏。

在《新唐书·南诏传笺证》记载:“《张胜温画卷》中所有密教诸僧,其名目与西藏略同,是南诏之佛教,实由吐蕃传入。”

南诏佛教多源多流、教派繁多,内容丰富复杂,各具特色,在中国佛教史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