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摩

556

护摩,梵文homa,原义是焚烧,炉中焚烧供物以供养圣尊,称为护摩法,音译为火供。

▲火神-阿耆尼。

护摩最早来源于婆罗门教的吠陀祭祀,用以供养火神-阿耆尼,梵文 Agni,z作为驱魔求福之法,后来融入到佛教后成为一种修行仪式,主要盛行于金刚乘和日本神道教。

护摩源自于吠陀时期印度人的宗教仪式,以火作为印度天神之口,焚烧供品,天神食后,再赐福予人。在婆罗门教有四十四种的火供方法,佛教有十二种火法。

早期的佛教不做祭祀,到了大乘佛教的中后期吸收了部分的印度教仪轨。

护摩分为内、外护摩:内护摩属于佛教的出世法,自身为坛,以如来的智火,烧烦恼之薪,以自身为坛场,在观想中以如来的智火,焚烧诸业烦恼,这种于心内作观修法的护摩,就称为内护摩

内护摩又分有五法:

①息灾法,观想大日如来的本性;

②增益法,观想宝生如来的本性;

③敬爱法,观想无量寿如来的本性;

④钩召法,观想不空成就如来的本性;

⑤调伏法,观想阿閦如来的本性。

▲12世纪,镰仓时代,阎魔天像,原是醍醐寺珍宝,现收藏于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

外护摩属于佛教的入世法,需要架设外坛,用世间的火烧化供品,是密宗事续经常进行的仪式,由上师择地择日地筑坛以供物投火烟供,达到息、增、怀、诛之效。在东密要先修持十八会瑜伽,再修完胎藏界念诵法、金刚界念诵法,才能修持护摩法。外护摩还是密宗的三大成就法(持明成就、护摩成就、三昧地成就)之一。

息灾,梵文śāntika,藏文zhi-ba,求消除种种灾难,如口舌官非、治种种病厄、除烦恼障碍、灭恶业重罪等;息灾用佛部、圆形、白色、甘木、朝北方位(另一种说法是朝东)。


增益,梵文pauṣṭika,藏文rgyas-pa,求福报,如财宝、生意、加薪、升官、延寿等;增益法用莲花部(或宝部)、方形、黄色、果木、朝西方位。


降伏,梵文abhicāra,藏文drag-po,以慈悲为出发点,调伏自身或他人的恶心恶念,使其向善信佛;降伏法用金刚部、三角形、黑色、苦木、朝南方位。


敬爱,梵文vaśya,藏文dbang-ba,求圆满一切人际关系,比如增进人际善缘、求婚姻、配偶合和等;敬爱法用于莲湖部,莲花叶形、赤色、花木。


钩召,又称摄召,梵文ākarṣaṇa,藏文dgug-pa,敬爱法所衍。召来人心的诸种密法,还能摄召三恶趣有情、令生善处,如铁钩牵引诸物;摄召法用羯磨部、半月形、杂色、刺木。这五种修法与金刚界五部、五智的内证相应,佛部为息灾法,金刚部为降伏法,宝部为增益法,莲华部为敬爱法,羯磨部为钩召法。

▲日本,道仙寺,护摩供养祭。

后来,护摩随着东密传入日本后,逐渐融入到神道,并成为神道修炼仪式之一。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