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菩萨之除盖障菩萨

1044

除盖障菩萨,梵文Sarvanivāraṇa-Viṣkambhin,除盖障菩萨誓以破灭“恶趣”为本誓,救度众生的烦恼痛苦,直至解脱的彼岸。“除盖障”是消除一切烦恼的意思。

中国明代,宫廷风格,除盖障菩萨水陆画,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馆。除盖障菩萨居中,头戴宝冠,冠上有七宝装饰,正中有一尊阿弥陀佛,面呈庄严寂静相。璎珞饰全身。右手当胸执金线一端,左手高举持经卷,象征以菩萨的智慧破除五障,主尊身后有头光和身光。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下承须弥法台莲座,莲座装饰华丽,法度森严。上方空中示现华盖。在中国明代的汉传佛教里“除盖障菩萨”没有固定的造像,一般以手持宝幢为标识。此幅画中的除盖障菩萨,却手持折经作为标识,也显得很特殊。 ​

“除盖障菩萨”是大乘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是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的主尊,还是是胎藏界曼荼罗十三大院中第八院的中尊,也是金刚界曼荼罗贤劫十六尊之一,密号“离恼金刚”。

现代,格鲁派传承,南印度拜拉库比的色拉麦寺壁画,除盖障菩萨。主尊居中,侧面,面呈寂静相,右手置于膝前结施无畏印轻握一角帛带,左手当胸执一株满月衬托的妙莲,月光表示若众生享有其一束光,遇昧盖障悉皆消除。双腿半跏趺坐于五色仰式莲花宝座上。妙莲围绕主尊身后。宝座前绘制了水果(表示味)、盈满香料的海螺(表示香)、绫罗(表示触)、珠宝(寓意吉祥)。这是八大菩萨的一组壁画。

依据《佛说宝云经》记载:“彼有菩萨摩诃萨名除一切盖障。闻其名者一切罪障皆悉除灭。”

“除盖障菩萨”以消除一切盖障而著称,特别是:“贪”、“嗔”、“痴”、“慢”、“疑”为代表的“五毒”,即五种“盖障”。这五种“盖障”能阻碍修行者的心性光明,使修行者难以入定。不能入定,智慧就打不开,没有智慧就很难分辨对错、真伪;不分对错、真伪就是愚昧无知,会不断地制造恶业;恶业累积的越多,会让修行者堕入恶道的轮回。

18世纪,西藏风格,除盖障菩萨造像。主尊居中,面呈庄严寂静相,戴宝冠,束发髻,发髻中有尊阿弥陀佛。一面四臂,双手置于胸前合十,另外两手各执托宝瓶、满月的莲花。身饰璎珞、臂钏、手钏、脚镯,披帛带。下身着长裙,波浪形的条纹还点缀碎花,帛带绕缠手臂垂下,尾端有弯曲上扬,显得灵动轻盈。赤足站立于下承圆台仰覆式的莲花宝座上,圆台的边沿有联珠纹,莲花座的莲瓣秀长、饱满圆润。整体工艺的比例匀称,造型典雅,工艺精湛。

消除五种“盖障”是修行的基本法,“除盖障菩萨”在八大菩萨中的知名度最低,或许跟众生对修行基本法的忽视脱不了关系。众生都在使用快速廉价的成佛之法—“立地成佛”;可是众生却忽略脱离自性身的五种盖障,当修行被困扰时,修行之路就变得很困难。当众生能清醒地意识到修行,必须要循序渐进,任何的快捷都不能侥幸;不然修行到最后也无济于事。只要众生意识到修行的基本法,“除盖障菩萨”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16世纪,西藏风格,除盖障菩萨造像。主尊居中,身体微微扭动,面呈庄严寂静相,头戴五宝冠,束发髻,缯带上扬,耳饰置肩,右手当胸结说法印执一株莲花,莲花上置有一轮半月,左手自然垂下结施予愿印。上身裸露,身饰璎珞、臂钏、手钏。身披帛带,帛带在小腿处上扬。下身着长裙,腰间系镶珠腰带,裙边刻有精美的花纹,衣褶层次分明。赤足站于覆式莲花宝座上,宝座上沿缘饰有一圈的联珠纹,宝座上的莲瓣秀美,瓣尖微微翘起。整尊像的鎏金很亮丽,宝冠、耳饰、璎珞均镶嵌了绿松石、红宝石,与鎏金色菩萨金身相互辉映。整体工艺技术精湛,特别是此尊像的体积高大,造像姿态还能生动的呈现。

除盖障菩萨的造像有两种:

一,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持莲花,花上有如意珠,表示如意珠能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

二,除盖障菩萨一手执宝瓶,一手执莲花,

莲花上置有一轮满月(或半月),表示倘若享受其中一束光,所有盖障皆能消除。

现代,除盖障菩萨唐卡。主尊居中,身白色,头戴五宝冠,束发髻,面呈寂静相,右手结施予愿印执胜利瓶,左手当持一株莲花,莲花上置有一轮满月,表示若能享受其中一束光,所有盖障皆能消除。半跏趺坐于五色仰式莲花宝座,下承一株从湖中长出的莲花。主尊的身后被盛开的妙莲围绕,整体颜色鲜艳,给观者宁静的舒适感。

据佛经记载,众生虔诚供奉除盖障菩萨,能够为众生带来福泽安康,解脱众生的轮回之苦,往生十方诸佛的净土。

19世纪,藏地风格,除盖障菩萨唐卡。主尊居中,面呈寂静相,束发髻,中间处有尊阿弥陀佛,披发垂肩,右手掌心外翻向下结施予愿印,左手当胸执一株莲花,莲花上置有珠宝。主尊裸露上身,璎珞饰身,下身着长裙。双足呈外八字站立于仰式莲花法座上,下承一株从湖中长出的莲花。主尊身后被妙莲围绕。整幅唐卡以蓝、绿、淡粉为主,大面积使用蓝色,营造出境土的宁静,很适合观修使用。主尊稍微扭动的身体,给观者带来了一种生动的菩萨。整体的布局比例对称。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