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三尊

612

“释迦三尊”,经常会在汉传佛教的寺院中看到;其实,这样的造像是依据佛教典籍而作。这三尊分别是“释迦牟尼佛”、“大迦叶尊者”、“阿难尊者”的组合。

中国明代,释迦三尊画像。释迦牟尼佛居中,左右胁侍是阿难尊者(年轻)、大迦叶尊者(年长)。

在汉传佛教中,大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常被雕塑在佛陀的身边,并作为佛陀的左、右胁侍,和佛陀一同接受信徒的供养。

中国明代,释迦三尊。释迦摩尼佛居中,阿难尊者(年轻合掌相)、大迦叶尊者(老者握拳相)

而在藏传佛教的传承中,佛陀的左、右胁侍是大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

中国清代,释迦牟尼唐卡。佛陀居中,面呈寂静相,头顶发髻,宝相庄严,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托钵;身着袒右式袈裟,右肩覆搭衲衣边角。左右胁侍是目徤连尊者、舍利弗尊者,神色恭谦。周身绘制了龙象诸神,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运笔古朴严谨。

老者抱拳相是“大迦叶”尊者,青年合掌相则是“阿难”尊者。

中国清代,大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木雕像。

“大迦叶”抱拳是有寓意的。因为,大迦叶曾为佛陀亲手装金,导致手的十指,光明变得特别大。若他合掌,手指的光明会很刺眼,会让礼佛的人,睁不开眼睛。所以,佛陀为大迦叶开了方便,令大迦叶可以抱拳,不用作合掌。

中国明代,大迦叶尊者铜坐像。

在佛陀涅槃后,大迦叶尊者就成了佛教僧团的领导者,并在王舍城召集了佛教的“第一次集结”。直至阿难尊者,成为佛教僧团的领导者。大迦叶尊者,便进“鸡足山”入定,坐等“弥勒”佛降世后,大迦叶尊者才会涅槃。

中国清代,乾隆时期,大迦叶坐像,此像是夹贮漆金。大迦叶居中,慈祥的比丘相,身着袒右式袈裟,内着厥修罗,衣纹简洁流畅。两手置于身前作说法印,跏趺坐于山石上。整体造像,通体漆金,工艺精湛,堪称夹纻胎佛教造像中的精品。特别是在眉毛,眼角及颈部的,充分展现了古代匠师的卓越技巧。

大迦叶尊者,是佛陀在世时十大弟子中修行“无执著行”的第一人,被称为“头陀第一”(“头陀”在佛教中是指“苦行僧”)。在中国佛教的禅宗派至今还流传“拈花微笑”的典故,他又被中国佛教禅宗派尊奉为初代祖师。

中国元明朝之前,大迦叶坐像。大迦叶居中,比丘相,意为他已受具足戒。身躯宽厚而强壮,衣着有隋唐造像的风格,内着交领僧衣,外披袍衣,袍衣覆搭双腿垂落体前,衣纹刻画逼真,线条流畅。头形稍有夸张,面部丰润,额际高广,眉宇轩昂。双目圆睁,呈凝视冥思状。双唇微启,暗含欣喜。双臂置于胸前,两手微握呈金刚手印。两腿跏趺坐于祥云台座,形象端庄,神情坦然,刻画逼真。

阿难尊者是佛陀的堂弟,也是佛陀的侍者。阿难尊者因为年轻、记忆力强,在竹林精舍正式被推选为做“佛陀”的侍者。

中国明代,阿难尊者立像。

阿难尊者,侍奉了佛陀二十七年,同时还跟随佛陀四处弘法。他一直伴随佛陀弘法,能够将佛陀的一言一语都谨记无误,见证了佛陀对不同众生的开示。阿难尊者,在佛陀涅槃后,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他也参加了在王舍城举行的“第一次集结”。阿难尊者,是继大迦叶尊者之后,成为佛教僧团的另一个领导者。

17-18世纪,日本风格,阿难尊者立像。

阿难尊者博闻强记,他出色的记忆力,可以完整无误的诵出佛陀的开示。这些都被文字记录,整理成为佛经,包括《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譬喻经》、《法句经》等。佛经里诵出的“如是我闻”的“我”,指的是阿难尊者而不是佛陀。

阿难尊者也是佛陀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多闻”在佛教中是指“诵经”)。在中国佛教的禅宗,阿难尊者被尊奉为祖庭的第二祖。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阿难尊者立像。

在许多佛经记载中,都是阿难尊者与佛陀的对话。比如《楞严经》,就是阿难在托钵化缘时,遇到了过去五百世都是自己妻子的“摩登伽女”。摩登伽女对阿难尊者一见钟情,而她的母亲为了帮助自己的女儿,而对阿难尊者下咒,导致阿难尊者差一点破戒。后来,被佛陀派来文殊菩萨用“楞严咒”所救,因此就有了这部《楞严经》。

中国明代,汉藏风格,阿难尊者、大迦叶尊者木雕立像。

大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的形象是“一老一少”,以“老相”喻示持重、表示苦行;以“少相”表示敏捷、表示记忆;组合在佛陀的左右,喻示佛教修行中的持戒(苦行)与诵经(多闻)这两大法门。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