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三圣
2020年10月20日
2020年11月1日
1416
“华严三圣”,又称“释迦三尊”。依据《华严经》指的是莲华藏世界的三尊“佛与菩萨”的组合。

中尊是法身“毗卢遮那佛”(密宗称“大日如来”)或“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在娑婆世界的应身);左胁侍是“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右胁侍是“大行”(发大誓愿、积大功德)闻名的“普贤菩萨”。

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来胁侍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密宗又称为“大日如来”)。

中尊毗卢遮那佛“理、智”兼备。文殊菩萨主“智门”、普贤菩萨主“理门”,反之则示右为“智”,左为“理”,显示“智、理”涉入胎藏界曼陀罗。三圣以内,二圣为因,如来为果,然因果超越言语思想。

关于三尊的关系,唐代华严学者“李通玄”、华严第四祖“清凉澄观法师”都认为“佛”是果,是一切德的总体;两尊菩萨是“因”,是佛的别德。
而《华严经》中又说:“以佛果不可说,故以文殊、普贤为主说。”两尊菩萨中“普贤菩萨”表示所信的法界、修行所证的“法界真理”;“文殊菩萨”表示对真理的理解、证得“真理大智”。两法门各自圆融、能所不二,终能成佛果,且融为一体。

依据《华严经》的修持者,必须观察、系念众生的心念(即为如来藏);中尊是毗卢遮那佛(空如来藏)是指脱离一切烦恼;一面是“普贤菩萨”(不空如来藏),如来藏具足无量佛法与其不离、不脱、不异);另一面是“文殊菩萨”,即“心、佛、众生”的三法并无差别,所证得“理、证、智”也不离心。

《法华经》指出:只要能虔诚信奉,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守护此人,使他身心安稳,不受一切烦恼魔障之侵。《普贤延命经记》指出:普贤菩萨具有延命益寿之不可思议的力量。

“三圣”或“三尊”是佛教安置佛像的一种形式。大乘佛教认为每尊佛都有大量的胁侍菩萨,这是为了更好的渡化众生。
